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三章 回师金州 线膛猎兵 (第2/2页)

加入书签

考虑到千山山脉的大片区域都能深入建奴的防区,萧震决定组建由精锐的前装线膛枪兵组成的猎兵游击大队。

以现在的工艺,这个膛线的加工是没问题,但就是加工时间太长,用拉刀慢慢拉出膛线,一根米多长的枪管,起码加工一个多月,而且不保证成功率,拉刀还得随时更换。

还得配备专门的锥形圆柱尾空弹药,尾部的空腔放上软木塞或是铁片。因为是次口径弹,只能靠软木塞膨胀后达到和保证膛线的旋转效果,当然通条也得改为带有锥形凹槽的结构,便于纠正弹体的位置。

好处就是射程能蹿升到近七百米,四五百米破甲也比较容易,再就是准确性高了不少。

萧震原先想过全员装备用米涅弹的前装来复枪,但是太贵、太耗时了。若是按照现在的条件,制造好万余支前装线膛枪,恐怕建奴就快打过山海关了。

没办法这几年陆陆续续的打造,才有了不到四百支的储备,这次从东番一块带到了辽东,本来打算换装近卫队的。

鉴于眼下自己骑兵和总兵力严重不足,只好咬牙勉强的小规模装备这种代差武器来扭转现在不利局面。

打定主意的萧震在金州全军的四千新编火枪手、防御堡寨的一千火枪营老兵甚至其他各营和民夫中进行全军大比武。

经过一周的选拔,选出四百精锐射手,组建了两个大队的近卫队和两个大队的猎兵队。

近卫队负责自己的保卫,猎兵队准备进入千山山脉进行游击作战,狙杀高价值的建奴目标。

四支大队进行轮换,既保证了可靠性,又能实现实战练兵的目标。

既然是打游击那肯定得找毛文龙协调,要不然在他的防区,万一被灭了可没地方说理去。

毛文龙在皮岛坐镇,为了养活近三万兵卒和种地的辽民,跟朝鲜和建奴都坐着生意,毕竟光靠朝廷折扣的军饷,这些东江镇的军民早就撑不住了。

而且萧震特意打听过,皮岛等岛上屯垦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盐碱性高的地,产出是在有限。

原来毛文龙为了东江镇的持续性,一直在袁可立的保护下,要求从山东运送物资的船,全部八成装粮草军备,两成装各类货物,到了皮岛后,他收下货物再买给朝鲜或者建奴,得利不菲。

回程的时候在装上皮毛、人参等北货,回去发卖,又是赚一笔,这样才靠着不大的地盘和朝廷有限的支持,维持住了东江镇的局面。

直到天启五年十月,等到十艘东番赶来的运输商船到达后,萧震卸下打造的军械和胸甲,装上这次出击缴获的部分战利品后,萧震率领镇海舰队和商船队向皮岛进发。

这次毛大帅亲自在码头迎了萧震上岸,看到后边的十余艘大海船后,毛帅更是喜上眉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