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7章 307岂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 (第1/2页)

加入书签

王布犁的话被迅速传播了出去。

总之就是天子惦记大家之类的场面话。

若是在做事当中,遇到什么冤屈可以找他王布犁来说一说。

于是不少人都高兴的叫出声来。

不得不说,百姓的朴素三观当中,就是需要一位“包青天”的,能够为他们作主。

王布犁的名头,在应天府周遭还是挺好使的。

工部主事芦堂见有人高声呼喊,立马就紧张起来了。

这帮刁民要是乱起来,害了驸马爷的性命,他全家老小怕是不保。

最重要的是,在天子脚下,最好别出乱子。

于是他赶忙叫一队士卒跟随他往前跑,大声呵斥不许喧哗,该排队打饭的继续排队,别去看热闹。

等到了人围起来的源头,被士卒粗暴的推开搞出一条路来,芦堂发现驸马爷就坐在一旁跟旁边的工匠说话。

反正就是一帮人围起来瞧着王布犁的热闹下饭。

芦堂看见这场景,再加上一帮衙役护着王布犁,顿时松了口气,他又擦了擦脸上急出来的热汗。

“驸马爷,还要不要再添碗饭啊?”

芦堂见王布犁瞥向他连忙找补了一句。

王布犁坐在一旁吃完了碗里的饭,表示够吃了。

也没为难他,站起来拍拍把空碗交给他,叫芦堂找个地方自己要休息一会。

大中午怪热的。

芦堂连忙应声,引着王布犁往人群外面走。

诸多工匠聚在一起,一直闷头吃饭的人,被旁边的工友拍了一下。

“方才驸马爷跟你说话,你怎么不搭理他啊。”

“我不知道要说啥,还是吃饭重要。”

“额,你可真行。”

随即他们二人的对话各种嘈杂声淹没,大家都议论着能够中午休息两个时辰的事情,早上与晚上多干会,还能有冰凉的绿豆汤喝之类的。

吃的不孬,能果腹,干活还有钱拿,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王布犁被芦堂带到了林子里。

两棵树旁系着一个吊床,平日里芦堂就在这里休息。

王布犁试了试,感觉这里有小风吹过,还挺有凉气,一看芦堂就是个会享受的。

更远处则是一大帮吃完饭的工匠们,在那里靠树席地而坐或者躺着休息。

没有人会来这里打扰官员。

王布犁脱了自己的鞋,躺在上面,摇摇晃晃的,瞧着翠绿的树叶,些许阳光漏下来。

周遭小风一吹,蝉一個劲的叫,催的人想要睡觉。

……

朱元璋带着朱标从忙碌当中进入到仙境,朱标觉得终于能轻松片刻了。

天天上班高强度熬着干,就间隔五天休息半天,即使朱标年轻,可也着实是有点缓不上来。

朱元璋却是瞧着那个万历后辈,心想倒是要瞧瞧他干掉张居正之后,他自己能有什么建树?

最好别让朕过于失望。

张居正死后,中央朝廷就开始搞起了切割他的行动。

朱元璋仔细瞧着张居正死了之后,从皇帝到大臣都没有什么建树,反倒是一个劲的跟张居正进行正义的切割。

张居正本人于死后被控接受贿赂,生活奢侈,安插不胜任的党羽于要职,滥用权力,设法使他的儿子们在文官考试中得中并进入翰林院。

勾结太监冯保,压制舆论,蒙蔽皇帝,并且甚至试图篡夺皇位。

虽然有些指责有事实根据,但这些罪状大部分是由张居正执政时,受过害的和急切希望以牺牲他为代价,来为自己辩护的朝臣们提出的。

总之,他们试图完全改变他的政策,停止他在办事手续上的改革,同时一有时机就根除他的势力。

继任者张四维,这个曾经被张居正保护举荐的人,在首辅的位置上待了一年,才明白皇帝与臣子们(公众)的意见,便立即停止张之前的土地测量工作,开始进行彻底的倒张行动。

许多跟张居正有关系的人,得到了“天下人”的清算。

戚继光死了万历都不给他抚恤。

李成梁倒是脑子活泛,早在因张居正的缘故遭到弹劾之前,就大肆贿赂朝臣,有人帮他说话,才勉强过关。

至于戚继光的钱大多都给手下了,哪有钱给朝中人送贿赂,晚年过的极为凄惨。

张居正一死,地方上的官员就不在实行什么考成法,全都扔在了一旁,总算能松口气不干活了。

朱元璋眉头一挑。

果然人死如灯灭。

许多对大明有利的事都不会被后人继承。

反倒是扔到一旁,置之不理。

而朱元璋发现万历亲自统治朝政后,在这方面也没有取得成功。

光是他选取的这些首辅,一个个的不敢做事,生怕被下面的御史弹劾。

朱元璋发现这帮御史不干什么实际的活,天天跟这挑刺来达到他们打击其余党派的目的是吧?

这更是跟他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张居正的政策被废除。

朝廷对大明广布的官僚机构的控制就更进一步衰落了。

科道官员、主抓教育的官员和吏部官员的一些小党派,这时不受大学士们的控制。

这些人通过弹劾,终于意识到他们自己在朝廷中的影响原来竟然这么大啊。

因此他们忙于争论和尽力清洗张居正的党羽,而不是忙于恢复和复兴的尝试。

最重要的是皇帝不够果断。

无疑无益于这种局面的控制,反倒是愈演愈烈。

“爹。”朱标看到这里脸色也是有些难看:“万历一直都在张居正的羽翼之下,以为处理朝政极为简单。

可是等他真正处理起来,才发现自己根本就适应不了。”

朱元璋不可置否。

没有老一辈的带一带,上来就处理那么复杂的政务,没有一个强者的心态,很容易崩溃的。

“万历既没有达到他的臣子们期望的有德之君的理想,同时也缺乏个人才干像有力“暴君”那样行事,真是让咱挺失望的。”

朱元璋觉得万历的办法过于稚嫩了,想法也稚嫩,心态也稚嫩,不如嘉靖。

嘉靖当时的处境可是要比万历还要差呢。

哪怕你干点张居正,依然施行他的政策呢?

就如同秦王虽然干掉了商鞅,可依旧延续他的改革。

万历皇帝也试图把几个内阁的大学士引为心腹。

可惜过于笨拙也没成功。

他那心眼子还玩不过久经官场的臣子们。

尤其是他针对张居正的后果,更是让许多臣子不敢再跟皇帝交心。

谁还敢尽心尽力的为大明做事啊?

最终落得连家人都惨到如此下场!

更糟糕的是,皇帝这种事做的还不够隐秘。

其余臣子怀疑内阁与皇帝共谋,不是站在他们这边的,根本就不配合内阁的工作。

得益于万历对内阁的打压。

其余六部开始拼命反扑,谁还听内阁的话啊?

万历手里就没有什么可打的牌,更是限制不住下面乱喷的言官。

他连嘉靖的狠辣让人闭嘴都没学到。

然后开始因为立太子的问题,同朝臣互相对立。

太子的确立,当然是要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实行,结果万历不立嫡长子,他还想要立庶次子。

岂有此理。

当大臣跟他对喷后,他竟然不理朝政了。

然后让朱元璋气的胡子都要飞起的一幕出现了。

万历被现实打击之后,开始沉溺于酒色,把自己玩虚了!

“真是岂有此理啊。”朱元璋愤愤的拍着沙发垛子:“他可真是太让朕失望了。”

只不过老朱这话说的还是有点早了。

因为争国本这件事,万历就开始懈怠了。

他派人把冯保、张居正抄没的家产都搬进宫里,供他来潇洒,又派出太监去收矿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