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28 用晦而明 (第1/2页)

加入书签

《易经·象·明夷卦》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源乾煜见到才分别不足数月,看起来便已老去数载不止的敬诚时,心中纵有无数感慨、万千感触,最终也仅能化作默不言声地迎上去,双臂张开,像一位阿兄般,抱住敬诚的两臂。ъiqiku

为免心中那股悲从中来化作言语,源乾煜如此拥住敬诚片刻后,便很快松开手,转而朝源阳、源协问道,“莫不是府衙大狱,亦遭了街面成群怪化之物的难?”

话才问出,自己又转念一想,何曾还能有其它缘由,“只你二人这般越狱,他日事态平息,官衙倒找过来,又如何自处?”

“阿爷多虑!”“源兄多虑了……”

源阳与源协,以及敬诚先后对源乾煜说道,而敬诚更是将手中书信暂且递于对方手中,“此为圣人亲手所书,源兄暂行览阅一番。”

源乾煜的目光被圣人手书吸引过去,而在一旁惊诧许久的顾氏,这时不由自主地走向前,紧紧拉住面前一双儿女的手,心中百感交集,又待源乾煜将所写并不长的圣人手书读完。

源乾煜抖落开手中薄纸,轻声念道,“鳞症下两京,非常之时,朕深以东都而感惶恐不已,所遣右卫敬诚,为朕特命之使,见其者如同见朕,另以东都源氏源阳、源协为敬诚调遣,见其三人者,行一切便利,助三人查明缘由。”

在读完信中所书后,他又仔细看向纸面,眉间紧紧皱起,缓缓念出几个字,“非、朕、所、为;见、‘令’、行、助……”

“吾离开朝堂,已然过去多时,圣人定知你这右卫大将军返回东都不久,便要往吾源府来,此一项想必尚未有他人知晓罢。”

“非朕所为,见令行助?”敬诚满脸疑惑地看向源乾煜递回的御笔手书,这才自字里行间读出圣人有意藏于信中的消息。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缘何将书信交于吾时,圣人未曾提及书信其中竟还有另一番含义,偏要由源兄此刻解读释解而出?”

“想来……”源乾煜无奈地笑笑,“恐圣人是担忧正经眼下此鳞症异案之东都住民,都如未见此信时之源某那般,于当今大唐朝堂不堪置信,而倘若圣人亲言、亲笔则不同,定是以使源某信了,东都众民终亦得信?”

他不由自言自语,又看向面前众人,无奈地自嘲,“源某要于东都之中仍有这般使人信服之力,又怎至眼下这般情状……”

“欲将一双被冤入狱之儿女自狱中救出之力尚不能得,何来使城中百万之众于源某置信?”

“阿爷无须这般自行轻薄,只是那静德王与韦尚书阻拦,否则又怎至当下情状。”在一众跟随而来的兵士、武侯前,源阳于武三思、韦巨源仍是敬称。

而此时正立于源府大门内的兵士、武侯一众,心中只以彼时源娘子岂于地宫之中少直呼那二人之名,这时却于家人面前对彼两人行起敬称来而感发笑,却不敢表露得明显,只相互而视,暗笑一番。

“此一众兵士、武侯,岂是诚郎于长安一路相携而来?”顾氏见书信一事暂告一段落,预备张罗起忽而进入自己家中这数十人来。

“非也非也,大娘子……”敬诚连连称否,“此一行数十人,是为常驻东都之人,此时不过由敬某与阳儿、协儿自大狱地宫之中集结而出,恐东都街面鱼怪横行而遭不测,因此同行而出,护卫一番吾三人之安危。再来便是,此后若还有其它突生事项,也好切实一壮声势。”

“此刻近午中,日光大出,街面或还好些。”顾氏回应道,“家中家丁成日往外而去,往往便皆趁日近中天,街面尽暖,而鱼怪不擅往外出此时。”

自顾自说着,而又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在场数十名兵士、武侯。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则诸位……仍还是暂用些茶水?”顾氏问得不甚确定,望向皆甚有些神色不挠的各个兵士、武侯之后,更是声音渐弱。

“大娘子,无须忙碌,吾等粗人未有那般讲究,一桶清水,几个茶碗便可!”

仍旧是当初于街面偶遇源阳、源协那名巡夜武侯,这时立于所有兵士、武侯最前,俨然一副带队领伍之模样。

“甚好,甚好……”顾氏仍有些不确信,但既有人回应,亦不得随意敷衍,不得损了东都源府的面子。

将该备好的粗茶、胡饼和熟羊肉安排下去后,顾氏转而望向夫君源乾煜,以眼神试问之后当何如,源乾煜不只未曾试想过忽有一日起身,不过多时便在一阵敲门声后得见自己的一双儿女,甚还有从未想过会于此时得见之敬诚,更加未曾想到,还有此一众兵士、武侯。

“阳儿、协儿才方狱中初归,还是先行洗漱一番,之后再做道理,”源乾煜见源协有话欲言,心中也已猜得几分,抬手止住了他口中将出之言语,“吾弟随吾入中厅一叙,可好?”

地宫之中的三幅壁画尽显之后,能以在场众人所知晓前来后往,看明、参透的有关地宫之事,也不足以使他们将地宫之谜彻底想明白。

而得圣命,重获自由身的源阳、源协,心想已然过去数日,当往家中报备一番才是;而之于敬诚,虽说起先并未对武三思、韦巨源忽而自东都城内不知所踪,并未在意,然思来想去,若像此二人这般于东都城中只手遮天之人,未经告由他人知,却擅离东都,定是城中有何难解之阴谋,或是更深之隐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