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08 朝堂之内 (第1/2页)

加入书签

“圣人!在场同僚!想必诸位皆听闻了,昨日我鸿胪寺,遭血光之灾,一史一录事死于非命,寺内上下皆受莫大惊吓。”

“如今已过半日有余,贼人仍于城中逃窜,未捉拿归案,此实非我鸿胪寺一众臣工所愿,还望请圣人,于我等主持公道,慰藉我寺两具亡魂。”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早晨参加早朝的鸿胪寺卿,一经圣人问及前一日的事,便难掩彻夜过去都仍存于心中的惊魂未定,大声嚷了起来,丝毫不顾是在圣人面前。

“这货倒嚷了起来,”圣人才方在一儿一女前“尽显”威望,此时正是心情好极之时,对鸿胪寺卿的实力也没有太多计较,“如何?是信不过大理寺,还是信不过官衙,抑或信不过朕?”

鸿胪寺卿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表现过激,倒地便拜,但仍忍不住在最后加上一句,“还望请圣人为我寺裁断……”

反观其他参加早朝的朝臣,听过鸿胪寺卿早先的话之后,却反而纷纷从一副担忧之至的面色,变为避之不及,事不关己的表情。

出事之时,人人自危,生怕自己也为贼人所伤、所杀,可明白其中缘由,又见圣人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自当是回鹘人作乱鸿胪寺一事,定是有了眉目。

此外还有,眼下若有何人表现出对鸿胪寺与鸿胪寺卿的极度关心,则之后鸿胪寺卿问圣人所要之“裁断”,就会由那名关心者接手。

未结的案子犹如烫手的山芋,这份“功劳”,办成了微不足道,办不成还平添一份无能,自然谁都不愿去接这差事。

“裁断……”圣人身体后挪,倚靠在龙榻上,“朕倒想问问你,鸿胪寺杀案究竟是因何而起?”

他把“究竟”二字咬得很重,至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程度。

鸿胪寺卿一时噤若寒蝉——他所知的缘由并不全,只知是因被刺死的鸿胪寺史,久未处理几名回鹘人的长居文书,对方深感不满,前来理论,史与主簿称依律办事,却最终酿成惨景。bigétν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但其中又有一种说法便是,初来之时,回鹘人只有两名,且被拒后,并未在鸿胪寺停留太久,是约莫半个时辰后,才见两人又携两人,在鸿胪寺中胡乱砍杀一番,扬长而去。

无论哪种说法,苗头似都指向长居文书不得批复一事,而具体不得批复之缘由,都随回鹘人一通大闹,散落一地,根本无从整理,而经事的两人,这时早成了刀下之鬼,去往黄泉之下。

就在他踌躇之时,一个声音传来,“鸿胪寺卿岂是耳不能听之人,朕之言语,莫不是要再问第二回?”

圣人的言语,在朝堂之上作响,鸿胪寺卿抬头望向圣人,不知两种说法之中,哪一种在稍加修饰之后,由圣人听,才不至于勃然大怒,斥自己无能。

“圣人!”鸿胪寺卿心想再捱下去,定前程难保,只得大呼一声,吸引众人注意,亦是给自己壮胆,欲以真假混于一处,“如实”以告。

“回禀圣人,起因是由外藩于长安之长居文书起,贼人共四名,其中二人因于长安作奸犯科,虽无伤大雅,却记录不良,因而为鸿胪寺史与录事所拒,心生杀意,从而酿成惨祸。”

“作奸犯科?坊内、县衙、府衙乃至户部、刑部,想必亦有副本记录在案,可曾调出过?”

此时心情愉悦的圣人,较往日更加愿意参与入这些事项中,甚直接给出了方法。

如此,平日聒噪不堪的朝臣与沉默不语的圣人,身份对调。

文武群臣鸦雀无声,户部、刑部相关官员皆不约而同地望向鸿胪寺卿,此时独有他才能回应,也只有他才该回应。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谢!圣人提点!”

鸿胪寺卿在抖若筛糠和故作镇定之中,寻得了平衡,极力控制言语间的停顿。

转而又说,“大唐昌盛,万邦来朝,只以鸿胪寺今年计,一载便有近两千名回鹘人,远道而至长安,眼下尚不知其四人姓名,无异于大海捞针,下臣拜请圣人,予臣五日,定查明是何人,所犯何事。”ъitv

他说完,以他人不经留意的脚步,向后挪向户部尚书,嘶着嗓子,“快行进言阻拦!不然我与尚书岂得再立于此朝堂中!?”

户部尚书稍行反应片刻,思索过来其中利害,“启禀圣人,此事岂由得寺卿花去五日,若此时未尽尽快搜捕四人,只知其身份又作何用?”

鸿胪寺之事,户部尚书并不清楚,他清楚的是,若有人想要加害于他,定不似鸿胪寺卿这般,在早朝此般肃然场合,仍冒风险退于自己一旁,以言相劝。

刑部尚书在刑部侍郎的悄然示意下,同样以好似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回过神来,也站出来,“启禀圣人,臣附议!”

“所谓作奸犯科,若只是坊内住民之间偷盗、抢掠,未曾触及唐律者,或外邦触及唐律,而于其教义、教旨另有罚惩者,皆由其里正、长安县武侯,自行视其境况而定,未曾有过记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