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5章 世界新格局 (第1/2页)

加入书签

昌隆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东大恒西索伦的世界新格局算是正式形成。

这一天,大恒与索伦国正式签订了《新世界国际宣言》再次明确了两国和平共处共同致力于未来发展以及营造美好新世界的战略部署。

同时,随着东大恒西索伦的世界格局正式定格以及世界之战的结束,战后的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而且,也是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候。

帝都,陈见深府邸。

“总司令,现在世界新格局已经形成,战争也已经结束,我们大恒也实现了对东洲大陆的大一统,您的加冕典礼是不是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孔远山一边说着一边将刚刚从宫里送过来的禅位书双手奉上:“这是刚从宫里送过来的,昌隆皇帝亲手书写的禅位书!”

“行了,放那吧。”陈见深指了指桌子示意孔远山将禅位书放那:“陛下已经为此次给我打了好几通电话了。”

“都是主动要求禅位的事情。”

“这段时间,全国各地也都纷纷上书——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劝我早日迈出那一步”

“师爷,你也觉得我应该迈开这一步?”

陈见深眉头微皱,右手慢慢敲击着桌案。

“总司令,这事那可是众望所归的事情!”孔远山正色道:“而且,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放眼整个天下,谁不知道咱们大恒能够有今时今日的这种局面和辉煌成就那都是总司令一手缔造的。”

“灭幕国,平伊凡——为我大恒一雪前耻又收复了失地。”

“一统东洲,打服西洲——奠定了我大恒天下霸主、唯吾独尊之地位!”

“就您创下的这番功绩——放眼古今都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来!”

“我这可不是溜须拍马、刻意奉承——这些可都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在大恒百姓的心中——您早就是大恒之主、九五之尊了!”

“千古一帝已经不足以概括您的这些功绩了,用“万古一帝”都未必够得上您的这番成就和功绩。”

陈见深笑了笑:“师爷,虽然你这话听着是很让人顺耳,但这“万古一帝”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过?”孔远山连连摇头:“一点都不过!”

“这“万古一帝”用在您身上那才是实至名归。”

“而且,也只能是用在您身上!”

孔远山一本正经地说道:“这要是放在二十年前,谁要是说咱们大恒可以力压西夷、唯吾独尊,那一定会被人笑掉大牙。”

“绝对没人信,也不敢信!”

“其实,在咱们大恒护国军强势崛起之前,很多恒国人早就对当时的大恒彻底失去了信心。”

“大恒百姓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麻木!”

“在洋人面前那真是一点尊严都没有,整个西洲也没人把咱们大恒放在眼里。”

“那个时候,恒国人在世界的地位说难听点那真是还不如洋人养的宠物犬!”

“大恒的大事小情那都得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哪里还有一丁点天朝上国的样子?”

“落后、愚昧、无知成为了恒国人的专属标签。”

“虽然,那个时候也有一些热血之士想要改变恒国之现状,想要让恒国人的腰杆子在世界面前重新直起来。”

“可却没有一个人做得到,他们心里其实也门清——这根本就不是他们可以完成的事情!”

“看不到希望是那个时候大恒的主旋律”

“长此以往,很多恒国人都患上了一种病——恐洋症。”

“在洋人面前,他们根本就提不起反抗的勇气。”

“甚至,很多恒国人都以给洋人做“狗腿子”为荣!”

“低人一等的观念不自觉的就被刻在了骨子里”

“直到司令您带着大恒护国军兵出漠州,这才给咱们大恒开启了一番崭新的新气象!”

孔远山语气中充满了激荡:“是您第一次让西洲的那些不可一世的洋人们看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大恒!”

“是您让恒国人重拾了信心和尊严,我们终于不用看洋人的脸色行事了”

“一步步走来,我们大恒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还创造了远胜以往的辉煌!”

“现在,世界的规则和秩序都由咱们大恒说的算,洋人们在咱们恒国人面前屁都不是!”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司令您一手缔造出来的,这大恒的皇帝要是不由您来做,恐怕大恒百姓都不会答应!”

“在所有恒国人心中,也只有您配得上大恒皇帝这个身份”

“宫里的那位也是您的铁粉!人家那可是真心真意的要禅位!”

“这个不用你说”陈见深无奈道:“陛下早就不想在宫里待了,战争结束前就多次想让位。”

“我也知道——陛下是真的不想干了”

“不过,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陈见深皱眉道:“师爷,我来考考你——你觉得是继续保持帝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又或者是全民公选制更适合咱们大恒呢?”

“你觉得哪种制度可以使大恒稳定、繁荣的尽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啊???”面对陈见深的这个提问,孔远山不由一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看出孔远山的状态后,陈见深正色道:“我要听你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要有什么顾虑。”

“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司令!您要是让我说的话”孔远山想了想,随即回应道:“我个人觉得帝制就挺好。”

“但是有一个前提——大恒的帝位必须是陈家人!”

“我相信——如果司令可以顺应民心尽快接受周家禅位成为咱们大恒皇帝的话,一定可以开创一个史上最长久的辉煌王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