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四十八章:谁还没有一个大国梦了? (第1/2页)

加入书签

手中的解析数据一页页的划过,徐川脸上带上了一些笔容至少从目前的实验数据来看,等离子体湍流的压缩是相当理想的。

高温铜碳银复合超导材料结合仿星器,其效果像是起了互补一样,大于了的1+1=2的层面,这倒是他没想到的地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针对高温等离子体湍流的数学模型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在不需要计算内部等离子体磁岛、磁面撕裂等效应的情况下,数学模型对仿星器反应堆腔室中的高温等离子体控制,比控制托卡马克装置要更加优秀。

种种因素结合起来,才有了这一次实验优秀的数据而且更关键的是,这还是第一次的试运行实验,无论是外场线圈还是等离子体流的数控模型,都并不是最为完美的状态,是需要后续依旧实验数据不断的进行调整的。

这意味着仿星器的大小,或许还能进一步的压缩当然,这个幅度不大而已。

但对于寸土寸金的航天飞机来说,每多压缩一分空间,那就代表着多一份续航多一份物质的承载,多一份可能性。

手中的解析报告看完,徐川长舒了口气,脸带笑容的抬起了头,看向了能源研究所的总负责人梁曲,开口说道“的确是相当优秀,小型化可控核聚堆有希望了。”

梁曲满脸笑容的应道:“从这份实验数据来看,我们应该有可能将仿星器做到个小型集装箱的大小,如果是这個体积的话,应用到航母或大型战机上完全没什么问题。”

徐川点了点头,笑道:“应用到航空母舰上问题不大,至于大型战机,那就得看发动机了”

其实无论是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还是空天发动机技术,他一开始研究的目的都并不是为了军工领域,而是为了航天,为了去更遥远的星球和宇宙看一看而且军工领域的技术也不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内,他对研究武器也不怎么感兴趣。

不过如果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国家的防御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他还是很乐意地看到这一点的至于如何将它运用在航空母舰亦或者是战斗机等设备之上,那就和他无关了。ъΙQǐkU.йEτ

不过相信只要这些设备成熟了,国内的研究机构和科学院会很快就将其转变成可以实际运用的装备至于星海研究院,以提供相关的基础技术为主当然,这并非是无偿的。

虽然星海研究院有国家的科研经费补贴,很多大型的研究项目国家也通过了各手段进行了入股,但这改变不了星海研究院事实上并非纯g企的性质,无论是军用也好,还是商用也罢,总之,从星海研究院这边拿走技术,都是需要支付费用的。

这也是星海研究院以后的重要经费来源途径之一。

单纯的依赖国家进行经费补贴,这并不是一条很好的路,哪怕是国内的guo企除了那些国有独资公司外,其他的也都是自负营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