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章 想弑君的人,不止一个 (第1/2页)

加入书签

确实有古怪。

因为这些考题和文章,都是假冒的考题。放到今天来说,算是模拟考题和参考答案。

只不过,滕飞也无坏心。

若此时有人站出来指责滕飞给大家看的是“假题”,滕飞脸上无光,众人脸上都不好看,还伤了滕飞的一片好心。

但如果是“真考题”,马乐倒肯定要站出来说了。而且要举报,考题泄露,那可是天大的事。

马乐又说道:“大家知道今次乡试的考官有两位,一位是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另一位是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这本册子中的考题和文章风格,颇有此二位大人的文风特点,文章写得也颇不错,好好研读背诵,必是有用的。”

“卖题的人说,考题就是其中的某篇,所以全都背下来,无忧矣。”说话的是张彦昞。

马乐不置可否,仍旧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下去。

“胡广大人是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二年,即1400年)的状元,学富五车。我明日给大家带几本书来,有《诗经大全》、《春秋左传集经大全》、《周易传义大全》,都是胡广大人领衔编撰的。到时候,各位可以选一些研读、背诵。

另一位杨荣大人,也是饱学之士。他是洪武三十三年的榜眼,写得一手漂亮的台阁体。若想取巧入他的法眼,最近这段时间,磨一磨自己的书法,也未尝不可。”

学习小组散了之后,高希问马乐原委。

马乐笑道:“那本册子哪里是什么考题?想来是一些专门的制艺家(专门写八股文谋生的人),为了混口饭吃,临时编写的小册子,假冒考题卖出来的。我看了,文章倒是写得不错,背一背、读一读,临时抱佛脚也是好的。”

高希、黄翰、子龙等人本来就读书用功,从没指望投机取巧。

不过,马乐说的话也没错,最后备考冲刺阶段,多看多练一些类似的考题与文章,也是好的。

滕飞、张彦昞和余彝,倒也听进去了马乐的话,除了将买来的“考题”通篇背诵,又从马乐带来的几本书里,选出几篇来反复研读。特别是滕飞,还刻意每天花一个时辰练台阁体。

如此苦读,时光过得飞快,南直隶乡试前的最后几周,便这样过去了。

南直隶的乡试一共要考三场,每场考三天。实际上是每一场考试,考生需要提前一天入场,后两天时间用于考试。这可比现在的高考、考研累多了。

考试内容仍旧是围绕着四书五经打转,且是重头戏。不过,还增加了诏、表、诰等公文体应用的写作,以及就近期的国家大事出题,让考生通过文章阐述见解,这实际上就是策问了。

考试场所的条件也要比县试、府试、院试好得多,也正规得多。

此时的国家首都就是应天府,因此虽然是南直隶的乡试,所用的考场却是会试的考场,即贡院。

到了乡试这天,众人起了大早,到了贡院外,又是一番点名、搜身、领卷,然后对号入号房。

号房就是考试座位,就是一个个小隔间,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

号房的样式,有点类似于今天大型购物中心内的带门的卫生隔间,只不过里面多了两块活动的横板,但面积要多一些。但号房是没有门的,有考官会来回巡视,防止作弊。

这段时间的苦读,让高希的四书五经和八股的功底又提升了不少,他很自信,进号房时天还没亮,他便睡了一觉。

等天亮了,发下考题来。一共有四道题,其中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

高希倒略一思考,倒有了思路,在草稿上先写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