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9章 这玩意儿太好了 (第1/2页)

加入书签

马哈木当然生气!

高希正在两军对阵的当下,一边优待俘虏,一边推动落实移民政策,由此造成的人心向背,不言而喻。

而马哈木发动挑衅的目的,不就是想“反移民、不反互市新政”吗?

现在倒好,给了高希一个最好的机会,让瓦剌兵士直接沐浴到大明皇帝的恩泽,反而刺激了了瓦剌人移民的欲望。

大明对瓦剌士兵的好,他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他们将这些“真切的感受”带回瓦剌,四处传播,无异于为大明的“移民政策”大做免费广告。

相比之下,自家的大汗却不顾瓦剌族人的死活,偏要与大明干一架。

现在大明开放互市,瓦剌百姓对茶叶、粮食、铁器等必需品的需求,现在完全可以得到满足。

那么,大汗你为什么还要跟大明干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

历史上,直到隆庆帝前,来自北方的安全威胁,说白了就是围绕“明朝是否开放互市”展开的。

隆庆帝之前,大明对蒙政策就是“堵”,严格限制互市,高筑长城,囤重兵于九边,财政负担极大。

而蒙古部族的要求也很简单,愿意称臣朝贡大明,作为交换则要求大明恢复互市,但大明一直拒绝。

直到隆庆和议后,长城内外才真正的和平,大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与蒙古部族长达二百余年的紧张关系。

可是现在,大明已经完全开放互市,马哈木还要一意孤行发动战争,这当然不得人心!

从大明回来的第一批瓦剌士卒,私下里就和同袍说了。

“兄弟们,大明皇帝对我们瓦剌部众很好,在那边有吃有喝,有伤的还给治伤。那边的长官说了,大明皇帝将我们看作是大明的百姓。想要留在大明的,或者想去大明的,去那边申请移民就行了。以后,还能带着爹娘、老婆、孩子一起住到大明去。”

“啊?兄弟,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还有假,你去问问别的兄弟就知道了。过两天,肯定还有其他养好伤的兄弟回来。”

“那我们的大汗为什么还要和大明打仗?”

“听说是因为大明虏走了两位王子。”

“胡说,两位王子被虏走前,大汗已经发兵了。”

“那为什么要打?我们现在又不缺茶叶、粮食、铁器,大明都开放互市了,而且只给我们瓦剌人这个好处。西边的鞑靼人眼红得不得了呢!”

“兄弟们看到没有,大明的新式火器太厉害了。和大明打仗,我们就是去送死。啥好处也没有!”

“可不是吗?我若被打死了,我的额赤格(爸爸)和额客(妈妈)会伤心死,还有我那才两岁的可温(儿子)也会失去额赤格。”

一阵沉默后,有人终于压低了声音,试探性地说道:“要不我们移民到大明去吧?”

几个兵士互相看了看,然后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芦草沟,两军阵前。

先是明军向瓦剌军交还瓦剌阵亡士兵的遗体。

瓦剌士兵们惊讶地发现,每一具遗体都干干净净。

阵亡者脸上、身上的血迹都被擦洗干净,头发被细致地整理过,保留了死者生前的发式。

每一个阵亡瓦剌士兵的身上都盖着两块崭新的布匹,一块是蓝色,一块是白色。

蒙古部族,将蓝色视为本色,又以白色象征纯洁高贵。

蓝白二色,正如草原上的蓝天白云。

大明对瓦剌阵亡将士的尊重,让接收遗体的瓦剌士兵们感动不已。

这些接收遗体的瓦剌士兵,一边搬运尸体,一边流眼泪。

接着,越来越多骑在马上的瓦剌士兵也感动了,有人在轻轻啜泣。

高希这招“攻心为上”,太厉害了!

“混账,谁再像娘们一样哭鼻子,立斩不赦!”

马哈木感觉到了士气的低落,一声怒吼,勉强止住了悲伤气氛的蔓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