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1章 放肆,官体何在? (第1/2页)

加入书签

众官员都吃了一惊,回头去看,原来是高希的怒喝声,皆气不打一处来,正想怒骂高希,再一看前面一同走来的太子朱高炽和首辅杨士奇,不能失了官体,便都压住了火气。

那位诘问夏元吉的言官先是吃了一惊,却实在憋不住,呛声道:“既然我等奉旨在此论辩,如何就不能议一议天火烧殿的事?高大人你虽贵为侯爷,却也不能让人不说话吧?”

“谁不让你说话了?若真不让你说话,你还能在这里强词夺理地诡辩吗?”高希一点也不谦恭,直接怼了回去。

然后又质问道:“你没听清圣上的口谕吗,还是故意要抗旨?圣上是让众臣子来此讨论过往施政有何过失,迁都到底有何利弊,何时让你讨论天火烧殿的事了?你说!”

“呃这”那位言官语塞,那些反对迁都派的臣子也都哑了火。

永乐皇帝的口谕是当众宣布的,高希的陈述是对的。如果这时候有人一定要讨论“天火烧殿”,说严重一点,这就是抗旨不遵,是大罪。

现场一片沉默,但对立的情绪谁都可以感受到。

“陛下有旨意,诸位同僚听旨。”杨士奇高声说完,然后示意高希宣读圣旨。

“圣旨,《禁谤讪赦》,赦曰:书生也,昧大计”

这样标题,这样的开头,还用往下听吗?反对迁都派的臣子们心中窝着火。

“议朕施政之得失,朕洗耳纳之。借议政之名,行讪谤迁都之实,禁之,朕亦不姑息。有干犯谤讪者,不赦,交法司严加议处。户部主事萧仪为鉴。钦此。”

这道圣旨的意思很明确,你们这些臣子可以讨论永乐皇帝过往施政到底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但绝不允许再发表反对“都城北迁”的言论,否则被赐白绫的萧仪就是你们的榜样。

“太子殿下,杨阁老,我等有话要说。”这是陈敬宗和李时勉两位有份量的言官,抢着想表达不同的意见。

杨士奇却一抬手,做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陈、李二人只能忍住。

众官员心中好奇,已经下了一道“禁谤讪”不让人反对的圣旨了,皇帝老子还准备要干什么?

高希又展开了一道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詹事府左中允、翰林侍读邹缉,升任詹事府左庶子、翰林侍讲。翰林院侍讲罗汝敬,升监察御史。钦此。”

轰,这一下就炸了锅!永乐皇帝这一手玩得。

邹缉和罗汝敬二人和萧仪一样,都发表了批评永乐皇帝治政得失的言论,境遇却完全不同,萧仪被赐死,而邹、罗二人却在这个非常时刻升了官。

没别的原因,永乐皇帝就是要让官员们明白,批评“朕之得失”可以,批评“都城北迁”就万万不能。

再有,这也是为了彰显永乐皇帝“虚心”纳谏的帝王心胸和气量。

永乐皇帝虽为一代雄主,但好大喜功、乾纲独断的性子,一辈子也不会改,他怎么可能真的虚心纳谏。他只不过是,又想要面子,又想要里子。

“邹缉、罗汝敬,”监察御史何忠再也忍不住了,他带头跳了起来,指着邹罗二人骂道:“原来真正的小人是你们二人。你们看似忠谏直言,实则以议论国政得失掩盖都城北迁之害,以此为进身之阶。我们诸位大人,我们都被这两个小人骗了。”

反对迁都的官员随之指着邹罗二人就是一顿排山倒海的咒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