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75 啧有烦言 (第1/2页)

加入书签

若要言世间至不可控之物为何,人人口中之答复难免不想雷同。

但究其根本,大多都难逃出两字——他人。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自身之过往,早已消逝;自身之而今,还仍可控;自身之将来,犹得期许。

唯独他人,除面对面交谈讲言,或是长时间相伴以观其行,除此之外,并无过多办法,知晓更多相关之事。

可如连他人极为初始、极为表面之事都未尽知晓,又谈何了解,谈何相熟,谈何可控。

尚不知他人,更谈不上妥当控制,之外自然对他人之猜测无能为力。

自身,与于他人眼中之自身,因掺杂了猜测,显得截然不同,而欲为自身辩解时,又会受阻于源自众多他人的更多猜测,如此便似手脚被缚,口舌被封,再难做出其它反应,独沉默不语,任事态发展下去。

敬诚遣家丁自长安往东都,去行的这件事,便是如此。

虽知晓之人不甚多,但如刘利兆、刘利恩兄妹听闻过后,便直觉是敬诚以留于东都的家财需处理为由,这才遣人往东都返。

而使家丁往源阳、源协、刘氏兄妹住处去,亦是敬诚顾及他人的一番表现——本只是一件敬府私事,但终究顾虑至两家关系,少不得来知会一声,于是由此知会,后生出刘氏兄妹自行一番猜测,又蓦然延伸至梁若江的突然造访,更是不知所谓地坐实了家丁是为处理东都前敬府家产而返东都一事。

但谁又知,若只是家产之类的事由,又何须家丁加急赶去东都。

此行行程源本就紧而又紧,眼下还多了一处源府,要将他人书信送去,如何能使家丁不于进东都城的最初一刻,即径直往距归义坊甚远的正平坊源府而来。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家丁至源府之时,其实就已察觉有一行武侯在四周游荡,迟迟不离开,然彼时见源府门前,那些家丁皆以此为常事般,不予理会,于是他亦未多言语,只将书信交出,交待清楚由梁若江、刘氏兄妹转告的事项后,匆匆离去。

家丁本就是东都出身,在东都二十余年从未离开,可异骨案后,连祖祖辈辈至信之丘真人,都行了祸患东都之事,因此不止他自身觉东都已不是能妥当容身之处,就连家人也趁敬府即将迁往长安之时,向他屡屡提起干脆举家西迁一事,这才终了于东都的日子。ъiqiku

此番突然返回,这股家乡的气息终还是让他心生眷恋,本欲一鼓作气而往归义坊去,却被从早早出摊的朝食铺子飘出的香气吸引过去,两日的马不停蹄、风餐露宿让此时的家丁无比怀念家乡的一口吃食,如今闻见,少不得光顾一番。

他奢侈地要上了一碗久违的羊肉碎末粥,一张胡饼,仍觉不足,又添上了几枚铜钱,加上一碗大切的多肝肠的羊下水。

自觉确有些过于阔绰,可是转念一想不足十二个时辰便又要离开家乡,就也觉得罢了。

一面大快朵颐之余,一面饶有兴致地看着街面一刻一刻地恢复日间的喧闹,以他眼见,此时此刻的东都,无了异骨案时那般四处皆似危机四伏的紧张慌乱,依然是他熟知的故乡。

此时家丁身处崇政、宣范两坊之间,而宣范坊正是府衙所在。

朝食摊子上难免会有值夜结束,也想喝完一碗热汤,再返家到头便睡的武侯,这时正畅快地呷着热汤,大声谈论起一整夜的经历来。

“汝等切莫胡言乱语,那正平坊源公何等人物,眼下此刻还不是落得一个子女双双身处这大狱之中,而他自身日日前来,却见一面都不得……”

“如何又是胡言乱语,武后朝源公便是中书侍中,始终要高过彼时韦相之位。”https:ЪiqikuΠet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彼时,彼时……我祖上亦有做县令的,如今又如何,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区区县令也拿来说嘴,听闻源公可以一言之力于圣人相劝,你那祖上也可?”

“越论越远,此时所言乃是此时,尔既言,此时韦相是否高过源公一等?”

“如此说来倒也无错,源公不过是为致仕旧臣,韦相乃是当朝刑部尚书。”

“那便是了,不过我听闻,似韦相今日有意让源公见见他那一双子女……”

“此话可当真?依我言,自是当由源公见见,前一日,我见那源协,协郎君,半夜之间竟遭了同囚室那死囚乔大一阵打,不知其中缘由。”

“嗐……还能有何缘由,你若整日锦衣玉食地活着,进了那囚室,岂得心满意足?自然是要抱怨一番,念书人一同之乎者也,别说那乔大,就连我也未尽收得住手中这拳头。”

其间敬府家丁一直在留意这几人的闲言碎语,见他们吃喝一顿,哄笑着带了一长串哈欠离开,竟有些在意地不禁向前站起了身。

“客,可是有事欲寻那几位军爷?”店家见家丁此状,忙快步上前询问,一手搭住他的肩膀向下使力,将他压回座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