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7 初初谋面 (第1/2页)

加入书签

一句“想是来了”方罢,武后自顾自地静坐于原处,闭目频频点头,嘴角是不是露出笑意,与与自己这不成器之子相谈时,全然是另一幅面孔。

再这番略显诡谲的景象过后,“既如此,则稍候朕与他言毕,再提不迟,”武后不知在对何人,又是对何处说出这一句无头无尾的话来。

场面静止半晌,直到当今圣人无意间触动案台之上的水器,发出碰撞声响,出声请罪,迎仙宫殿内才又有了动静。

说来奇怪,方才武后似在与何人对话之时,整座殿内,静得似已不处世中,竟连半点风声、呼气吸气声、衣物摩挲声都难听见。

这时回复原状,而当今圣人自不敢造次,如何都无法擅自开口向武后提问,问及方才究竟是何状况。

“才方……朕与汝言至何处?”武后忽而双目微张,瞥向一旁脸上泪迹还未消除的当今圣人。

“啊,回想得了,”武后自言自语,“汝言愿为辅臣,为旦儿朝中尽绵薄之力……”

她说着说着,将头扭转至别处,当今圣人正好趁机将脸上泪迹拂去,一句“正是”还未开口,被武后冷笑着“哼”一声打断。

“要不说尔等李氏一族,未尽有能,那旦儿虽比汝强过一些,仅凭如此,又如何得朕之皇位与天下?”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两翼皆断,自无法腾翔,可你二人,又与那无羽之翼有何分别?亦不得翱翔天宇。”

武后静静地以手敲击案台表面,却未发出丝毫声响,又有些怅然若失地站起,“苦于早年手段确激奋些许,将一干李氏抹消殆尽,而朕武氏一族,亦是酒囊饭袋居多,无人有可堪称作‘雄才伟略’之状,更莫提细枝末节之治国理政。”Ъiqikunět

“唉……”她哀叹一声,仰头望向迎仙宫的天井,“若朕可年至百年、千年,则无此顾虑,谁又知天下,岂会有这般好事哉……”

“母皇圣体康健,龙颜常驻,岂不得百年哉,儿臣恭望母皇寿至百年,永治盛世!”当今圣人说罢便要下拜,被武后张手阻止。

“寿至百年又如何,朕百岁,汝七旬,之后又何如,活至二百年,活至千年?无妄之言,休要说得轻巧,以免显出轻浮来。”

武后话虽不堪听,但语气却未及早些时候那般重。

“自是非修仙得道之人,终无法长存于世,如今,确还需指定继任之人……”她言至此,无论语气语调,都显出些悲怆。

“前日,豫王李旦!旦儿……亦为朕所召入此迎仙宫,与他所言,皆同方才汝听闻之事相仿,而他之回应,哼,于汝更甚!”

“吾弟李旦,自然强过儿臣许多……”

“噤声!”武后有些心躁,“于汝更甚,岂是言强过汝,只是他于继位之抗拒、惊恐,更甚于你许多。”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前唐,乃朕迫使汝逊位,后又拥旦儿上位,然朝臣个个如狼似虎,又岂是他能掌控,朕便又允了他之逊位。”

“而前日,他听闻朕正思量后嗣一事,朕还未提及人选,他却早言在先,‘若母皇欲将儿臣立为后嗣,则此一日始,太子监国,便永以称病相告。’”“尔听听,竟威胁起朕来……”武后苦笑几声,“此一项,他却不如尔,尔虽能不及他,却替朕想出了法子,汝为辅臣,辅佐被立为嗣之旦儿,汝等一双兄弟,倒不似唐李一氏素喜骨肉相残之意。”

“他若为后嗣,则永称病,以待褫夺其嗣位,朕何苦到时惹出这般笑话!?如今大周人人明面不再论及朕当日如何篡唐,是因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每每代代更迭,总是要闹出些不堪来,如今朕年事已高,他日或重病缠身,或不得理智,这大周终有一日,又要为他人觊觎,确如狄卿所言,倒不如趁眼下目能见,耳能闻,头脑尚清醒之时,早早立下尔等前李唐后嗣,朕至少还得了个晚年英名。”

武后一面说着,一面摇头,在几片地面方砖之间来回行走,“庐陵王李哲!听朕口谕!”

武后中气十足又猝不及防的呼喝,直接将当今圣人惊跪于地面,“儿、儿臣谨听母皇口谕!”

“着庐陵王李哲,为朕大周圣神皇帝之后嗣,配享太子之位,待朕天命殆尽,继朕之皇位。”

武后这一句,乃是整番对谈之中,最为挣扎缠结的一句,其中之难堪、不甘,只以十四年来才初见的当今圣人,亦能清晰察觉到。

当今圣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武后两鬓还未尽得见眼下这般多银丝,想来得到帝位之后的武后,不止年岁见老,此十四年亦该是过得亦未尽时时如意。

“此口谕,九月前,方为三省制成圣旨、诰命、文书,昭告天下,至彼时尚余些时日,汝……可还有何事,须朕为汝先行吩咐诸臣去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