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6章 两军官道对垒 (第1/2页)

加入书签

苏心剑和陆小青被编入搜索队,寻找可能的幸存者。其实人们都知道,发现幸存者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绝大多数人面对北莽军的暴行都表现的愤怒非常。不过其中一些人愤怒的同时还十分不解。北莽军为什么要屠城,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两国交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历史上互相攻破对方京城的先例都有几次。可屠城这还是头一遭。

苏心剑和陆小青凭借职务之便先跑到他们曾经落脚的客栈,扒开废墟寻到了那处地窖。让人失望的是里面是空的。不仅是人,连原先存在地窖为数不少的酒都不见了踪影。想来是被守城军取走了。

象征性的搜索只持续了半日,岳先锋就集结部队沿官道往东,向方圆城方向而去。这倒是合了苏心剑和陆小青的意,他俩原本就是想去那里的。

岳先锋如此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来土山城时为了达成袭击的突然性没走官道,而是自北面小路绕过来的。结果没碰到北莽军。而北莽军如今的动向成谜。让这支道缘军难以决断下一步的行动。

岳先锋的部队自北面过来,所以北面绝对不是北莽军的行动路线。从先前得到的情报判断,北莽军是自西面打过来的,撤回去的可能性也不大。剩下的大方向就是东方和南方了。

若北莽军南下,自是可以深入道缘国腹地,扩大战果。只不过土山城没有大道直通南方。北莽军几十万人,若走小路肯定多有不便。

剩下就是沿官道一路向东了。那边正是方圆城。可方圆城距离道法宗的道场一丈山可是不远。以前历次两国交兵时北莽国都是尽量避免滋扰方圆城的。这次是怎么了,竟然敢无视道法宗的力量。

探马回报说发现了大军向东行进的痕迹,似乎证实了北莽军确是东进了。不过那也有可能是北莽军故意制造的假象。这一回的战事相当残酷,撒出去的探马游骑居然寻不到一个活人,自然也就无法问出北莽军的动向了,这让岳先锋有些头痛。

半日的搜救象征意义大过实际。说是让这支道缘国的骑兵休整半日也许更准确些。岳先锋也利用这半日的时间仔细斟酌。最后还是决定东进。

岳先锋的部队这次没有急行军。因为他们知道方圆城可不是如土山城那样的小城,其城池高大坚固。城中及周边的守军更是有近五万人。粮草军械也储备充足。若是一心固守待援,几十万北莽军一时也奈何不了方圆城。

岳先锋想的是让军士们保持体力,然后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狠狠的在北莽军后方咬上几口。也好给土山城的军民们报仇。

结果当天傍晚有侦骑回报说前方十里,发现北莽军断路驻营。其营盘呈防御状,面对的正是他们这边。

岳先锋是又欣喜又担心。欣喜的是他的判断没错,北莽军其确实在东边。担心的是北莽军似乎已经知道他们要来,早就扎好篱笆等着了。如此他们就失去了攻击的突然性。

岳先锋命部队就地扎营,与面前的北莽军对峙。这个决定招致了很多将领的反对。要知道他们只有两万人,而北莽军却有几十万之众。原本道缘军全部都是骑兵,还有一定的机动优势。可这就地扎营岂不是把骑兵仅剩的一点优势拱手相让了。

不过岳先锋也有他自己的道理,很明显北莽军已经预料到了他们的到来,所以才在此驻营摆出防守的架势。可北莽军应该并不清楚他们有多少人,不然早就抽调大军冲过来围剿了,何苦还玩固守呢。

此刻天色将晚,视线不佳。北莽军一时还难以判断道缘军的兵力。可只要道缘军一撤,北莽军定然知道他们心虚,极有可能出兵追击掩杀,到时他们可能要吃大亏。

若要立时发动攻击,也并不现实。北莽军早就做好的固守的架势,再加这昏暗的天色,立时攻击可能比后撤更容易露底。x33

那么唯一的对策就是虚张声势,先大摇大摆的扎营。北莽军不明虚实的状况下也不会贸然行动。等到了晚上再做打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