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史前森林中的危险 (第2/2页)

加入书签

更别说,现代的食草动物。就打个比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大象,是当今世上陆地动物王国当中,最庞大的物种,成年的非洲大象,体长可达4米,高度接近2.7米,重量直逼4吨。

而生活在中生代的蜥脚类恐龙,比如梁龙,圆顶龙,长脖子的腕龙,以及泰坦巨龙科恐龙,无论是从体长,还是重量,都要比成年非洲大象大很多倍。

通过以上信息重重对比,我们就可以详细的推断出,史前中生代生活在森林中的蜥脚类恐龙的体型是有多么的惊人。

它们拥有无可匹敌的庞大身躯,根本不惧怕任何对手,哪怕是横行无阻,在森林中找寻食物的过程中,遭遇一群侏罗纪大明星,赫赫有名的异特龙捕杀,它们也可以从容应对。筆趣庫

打败对手,安全逃离。

别看蜥脚类恐龙体态笨拙,行动迟缓,它们的长脖子和身体后方长有的巨大尾巴,可是它们用来对付敌人的终极秘密武器,当有捕食者靠近时,它们就会主动防守,来回左右甩动长长的脖子,以及坚挺有力的大尾巴。

一旦有不知死活的捕食者,试图攻击,蜥脚类恐龙就会全身戒备,利用这两种秘密武器,震慑住捕食者的进攻。

如果这样做,还不能将捕食者吓跑,捕食者仍旧不依不饶,蜥脚类恐龙就会大发雷霆,采取暴走的状态,如果在激烈的打斗中,捕食者被它们的长脖子和大尾巴击中,以蜥脚类恐龙无可匹敌的力量,一击必中,瞬间就能将捕食者打倒在地。

捕食者受伤轰然倒地哀嚎,如果不能在站起来,那么就必死无疑。

即便短时间内没有死去,等战斗结束过后,蜥脚类恐龙大获全胜,优哉游哉的甩动着大尾巴离开打斗现场,受伤的捕食者失去了战斗力,或者行动能力,倒在地上痛苦的咆哮,其它同伴就会将它抛弃,最终受伤的捕食者,就会成为其它掠食者的口中大餐。

当然,这样听起来的确很可笑,不过,在血雨腥风的史前时代,尤其是恐龙称霸地球的那段漫长岁月,这种事情经常发生,而且经常上演,动物王国生存的残酷法则就是这样。ъΙQǐkU.йEτ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同样存在竞争关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值得有意思的是,在史前侏罗纪森林中,也就是距今约为1.5亿年前,地球陆地上覆盖着大片广袤无垠的森林,在茂密的森林,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不仅栖息着很多横空出世的大型蜥脚类恐龙。

还有很多种类不一的捕食者,其中可分为两大类别,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大型捕食者体型巨大,虽然在茂密的森林地带,追逐捕杀猎物的过程中,速度可能会很慢,但毫无疑问的是,大型捕食者全身肌肉发达,拥有强大的咬合力,锋利的牙齿,可以将整个猎物的血肉,骨头,一口咬断。

这些出色的身体条件,再加上无能可及的咬合力,生活在侏罗纪森林中的大型捕食者,可以称霸一方,主宰很多领地。

除此之外,生活在侏罗纪森林中的小型掠食者的威力,同样不可小觑,它们采取群居生活,协同作战,合作捕猎。

在浩浩荡荡集体外出觅食时,它们擅长伏击,经常利用较小的身躯,躲藏在猎物必经的小路上,耐心等待猎物上门。

一旦有猎物经过它们提前设下的埋伏圈内,躲藏在埋伏圈内的小型掠食者,就会在英明神武的首领带领之下,蜂拥而至的从埋伏地点跳出来,向猎物发起猛烈的进攻。

如果我们进入侏罗纪晚期森林,在找寻基地落难的玛西亚和勃兰特这两位古生物学家的途中,遭遇一大群小型掠食者的袭击,后果不堪设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