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 便宜大舅 (第2/2页)

加入书签

沈坚、沈策、周氏和沈桃都瞪圆了眼睛看着沈清,久久不能回神。

乖乖,这丫头咋这么胆大呢?

这话说的,还真是让人……解气!

赵氏和徐氏却是气得更狠了。

就连沈娇娥都气上了。

她怎么觉得这二房的死丫头,是在指桑骂槐呢?

沈老头听沈清提起她大舅,却是一阵晃神,像是被吓住了。

其实沈清的记忆中,是没有便宜大舅任何印象的。

因为便宜大舅6年前从军去了,原主那时候还没出生。

她之所以知道这个人,是因为便宜大舅的名声实在太大了。

大舅名叫王升,今年应该是36岁。

王升打小就是清源县出了名的神童,小小年纪就被人传是相才,可见他多聪颖。

他也确实对得起自个神童的名头,二十余岁便名震太原,乃至整个山西。

王升12岁中秀才,22岁中举,还得了个解元,也就是一省头名。

或许大燕有更年轻的举人,可绝非常见,如此年轻便能中解元的,更是难得,这种成绩即便到了会试殿试,考中进士也是轻而易举。x33

当今算上京师,拢共14个行省划区,每次科考通常取进士300名,一省头名若是都不中,那如何对得起解元的名头?

原本王升该一鼓作气上京赶考的,谁知他中举那年,王老爷子也不知是太高兴了还是咋了,一场酒局过后突然就没了,王升便待在家为老爷子守孝三年。

之后王老太太的身体也不好了,王升便留在家照顾老娘,几年后,老太太也走了,王升又是在家守孝三年。

大家都为王升感到惋惜,原以为耽搁了这么些年,孝期过后他该上京赶考了。

谁知他不知怎么想的,在30岁那年,竟丢下妻儿跑去从军了,至今未归过家。

人人都觉得王升是脑子抽了,才干出这自毁前程的事。

那战场是一个举人老爷该去的地儿吗?

不说一个文弱书生,能不能在战场上活下来,这专业不对口,一个文人跑去战场能有什么发展前途?

还有人传王升许是废了,自知上京考不中进士,怕丢人,这才不去了。

不过不管别人如何传,王升肯定是没死的,一个举人老爷若是死了,是大事,县里不可能没有消息。

再则沈清也听说她那便宜大舅娘和三个表哥表姐,日子过得好好的呢,近几年也没办过丧事。

只是大舅娘看不起沈家人和原主的娘,大舅走后,就不与沈家来往了。

若不是有王升这个便宜大舅,原主大哥和大伯,也不可能在灾年间找到一个如此‘高薪’的工作。

如今粮食多精贵,那马老大老爷每月给两人二斗粗粮,还有大哥偷带给他们的饼子和糕点,哪个东家能有这般大方。

马大老爷会关照原主大哥和大伯,多少也有看王升情面的成分在。

徐氏瞪着沈清,莫名心虚了起来。

她爹在清源县好歹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当年给她订了沈家这门亲,哪里是看中了沈昌这个后生,而是看中沈家有王家这个亲家。

谁知她还没嫁进沈家门,王举人竟跑去从军了,她都嫁进沈家四年多了,那王举人依旧没消息。

如今二房夫妻俩都没了,王家人也不同沈家来往,她都把王举人这人给遗忘了。

她爹如今是位秀才公没错,但这秀才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岁考,考得不好,这秀才功名说不得还要被划去。

若王举人真回来了,想搞她爹,她爹还是不是个秀才都难说。

毕竟就算县令老爷,见到王升这样年轻的解元,都得巴不得卖其些人情呢。

一时间徐氏竟说不出话,就连赵氏也只顾着生气,对着沈清竟骂不出口了。

半响,还是沈老头先回过神。

也不知是不是心虚,他有些不敢直视沈清漆黑明亮的眼睛。

但沈清说的话他怎肯认。

当下顾不得震惊二孙女今儿到底是咋了,嘴里一条条辩驳道:“你这说的啥话?家里哪有人欺负你们兄妹了?如今这不是家里困难,全家日子都难过吗?在家我吃啥你们吃啥,你们还要咋?你三叔念书是用你爹娘的银子了,那当初不都说好的,那些银子都是借用的,等你三叔日后出息了,那些银子是要还的,还有你三婶,她是长辈,你是小辈,让你做点活咋了?一点小事非要闹得家宅不宁是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