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这布咋不一样 (第2/2页)

加入书签

儿子重要,光宗耀祖更重要。

这是沈老头心里的执念,当初他偏心老三可不就图这个。

这般想着,沈老头只好装作没看见老三的馋样,把布包递给周氏:“既然是阿进孝敬咱的,咱晚饭就吃油渣饼。”

早上他都吃过饭了,这好东西就留着晚上吃吧。x33

周氏看了眼老爷子,又感激看了眼沈进和沈清,犹豫了下,才接过:“哎,爹。”

沈昌眼睁睁看着老爷子把布包交给大嫂,气得心肝肺疼,且还委屈得不行。

他爹果然不疼他了!

沈老头又看了眼沈进,想想还是念叨一句:“就算有银子也不能全花了。”

那一大碗猪油弄来怕是得费不少银子。

这孩子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

沈进笑道:“爷,这猪油买来不贵的,不然我也不会买,孙儿心里都有数,不会把日子往难了过。”

沈老头微怔,旋即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成。”

解决了麻烦,沈进又把板车上的东西拎去大房屋里,把想做新衣的事跟大娘说了。

周氏自然是爽快应下。

如今家里没农活,她正好也清闲的。

只是她取出沈进拿来的本白色棉布看了看,感到有些奇怪:“这布咋有些不一样?”

沈清看了眼那布。

机器织布,哪怕原材料相同,也跟手工织造不一样的。

这年头织布,不仅用古老的织布机,纱线也要自己纺,那线总归粗糙,粗细不一,且有些毛糙,很难梳理出这般精密相等的线来。

故而机器织布,手感会比手工织布细腻平滑,纹路整齐。

可就是因为过于精密相等,缺少了天然朴素的质感,熟悉织布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不一样来。

她随口编了句:“大娘,这布据说是外头进来的,不是咱当地的土布。”

周氏也就感到有些奇怪,到底见识少,沈清这么一说,她便明白了。

估摸是外头有啥不一样的织法。

沈进看了小妹一眼,也没吭声。

沈清把想做啥样的衣裳又仔细跟大娘说说,周氏听完算了下,说:“那用不着这么些布。”

当地织的土布,一匹宽幅二尺,长有四丈,周氏看这外头进来的布,宽幅都有五尺左右了,这么些布料都够做好些衣裳了。

沈清:“大娘,多余的布您也给自个、大伯、阿坚哥、小桃姐都做些衣,当给您的手工费了,您可别不要,不然下趟我不敢麻烦您干活了。”

周氏想了想,笑道:“成,那大娘收你一些布。”

她家也确实缺布用,不过二房给的棉布太多了,她想着到时她少留点,再多给二房三孩子做些衣就是了。

说好了做衣的事,沈福又约沈进上山砍柴去了。

家里的柴火本就紧巴,如今二房还搬了新家,也是要添不少柴火的。

沈清没跟着去,只是提醒沈进多弄点干草回来。

她背包里多的是炭,无烟木炭和竹炭分别有十万吨,但炭不好立时点着,多弄点干草回来,可以当火引子用。

沈清也没在老宅多待,沈福和沈进出门后,她也回了家。

在家看书直到下午,家里又来了一辆马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