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赴京述职 (第2/2页)

加入书签

‘庠生’即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

考入府学的生员叫‘郡庠生’,考入州县学的生员则叫‘邑庠生’,也就是说往后沈仲举和沈茂学,可以进太原县的府学进修了。

沈信中听完没忍住掉下泪来,他抬手抹了抹眼泪,心情反倒平复了下来。

“伯文,给人赏钱。”他冲沈伯文吩咐了一声。

沈伯文老早就备好了赏钱,就在包里装着,原本他是想不到的,还是他爹让他准备的。

他连忙从包里掏出个荷包来,递给报喜小伙。

这样的荷包他准备了四五个,因为不知这两日会有几个班子来报喜,要知道专做这门生意的人还不少呢。

报喜小伙打开荷包略略瞅了眼,见里头装了有二三两碎银,他们一行七人,分分一人也能得个几百文。

这趟清源可真没白来,那马家更大方,可是直接给了五两纹银呢!

报喜小伙不由笑着说了好些恭贺的话,逗得沈信中和沈伯文眉开眼笑。

接着他又看向沈伯文怀中的丝绸书包,好奇问:“沈大老爷,这可是鸣人堂的包?如今在咱太原县卖得可火了。”

沈伯文与有荣焉道:“可不,鸣人堂便是我堂侄家开的。”

报喜小伙倒吸一口凉气:“您是说圣上新封的忠毅伯,是您堂侄子?”

如今整个山西,谁不知那鸣人堂便是忠毅伯家的生意,前些日子四处都有人传沈家状告人剽窃的案子,可算是开了商品剽窃案之先河。

在此之前,他只听过文章、书籍不好剽窃、翻版。

问完这话,报喜小伙才记起忠毅伯和沈仲举、沈茂学皆姓沈。

难怪何大人选了沈家人当案首!

“是哩。”沈伯文笑呵呵地回了句。

报喜小伙见其不愿多说,压抑住内心惊异,又是说了些恭贺的话,这才领着吹打班子离开。

之后又是沈家族人来跟沈信中及沈仲举道贺。

沈信中谢过族人,又春风满面道:“待仲举和茂才回来,咱就摆席,当年徐海中秀才可是摆了三天流水席,咱沈家一次中了两个,那就摆四天!到时大家伙都来捧场,啊?”

一些上了岁数的族人不由笑笑,就连沈清也不由失笑。

他们族长还真是事事都想压过徐家一头。

“一定,一定来,咱沈家出了两位秀才公,名次还这般好,是该好好庆贺庆贺。”

……

沈仲举和沈茂学许是在太原耽搁了,次日才回来,族长家也开始张罗摆流水席了。

四月底时族长家办了六天流水席,确实破费不少,村里吃流水席是不用随礼的,再则沈进也说过不准人送礼,沈信中差点没把棺材本也掏出来。

不过这次沈仲举考中了院试案首,太原府里发了五十两银子的奖励,加上今年清源的庄稼也算大丰收,他家百余亩地,地租没少收,再办四天流水席还是办得起。

只是办不了多好的席面就是了,毕竟光是七里村就近千口人。

沈信中本想把席面办得简单点,荤素凑齐八道菜,再搞个肉臊子面就成,酒水就不供了,谁知沈清直接给他送来了五十坛酒,一坛子足斤足两有十斤,都够全村汉子敞开肚皮喝了,肉蛋也没少送。

沈信中原想给沈清算银子,但他压根说不过沈清,只好受着了。

摆流水席虽事多,但沈家族人也多,家家户户都派了人来帮忙,不怕忙不过来。

沈进回来服丧已过了百日,沈清等人更是快除服了,如今虽能吃酒肉了,但服丧期间参加人喜宴不合适,于是就没去凑热闹。

沈清不仅给族长家提供了酒肉,还给沈信中拿了三千两银子。

这银子一是给沈家建家庙用的,二是给她娘重修下坟墓用的,三是打算把村里宅子附近的空地再买下四五十亩来,正好她家在村口,附近空地多。

她让族长等明年他们上了京,帮忙把大哥的宅子拆了重建,建个四五十亩大的宅第。

当朝只有王、郡王、公主、公可以立府,公以下爵位及一二品大员的房屋叫宅第,三品及以下品官的房屋叫宅,庶人的房屋只能叫家、舍。

旁人说恭维话时,常有称普通人的家为‘贵府’,但自己却不能这么称的,住宅匾额也不能写‘府’字,除非家中有人封公,否则便是逾矩。

当朝公、侯、伯位都在一品之上,算是超品,就是说沈进能建比一品大员规制还高的大宅,就算建了他们不住,让人看着也算彰显门楣了。

要建四五十亩大的宅院,且沈清要求的规格还高,这点银子肯定不够用,但如今她也不急着建宅,让沈信中银子花光了再去她铺子里支取就是。

沈家的流水席刚办完,郑三、包六和陶五领着一行车队回来了。

江南的丝绸产业很发达,三人到江南轻松就买到了货,只是挑货耽误了些时间,买完货直接运到码头上货船,走水路到河南荥泽,又从荥泽码头雇了批脚夫,花了十余日才把货物拉到清源。

这趟三人一共带回来八万匹丝绸,其中普通色绸三万匹,均价一两八钱银子一匹,提花绸两万匹,均价近四两银子一匹,锦缎1万匹,均价十两一匹,另外纱、绢、绫、罗共拿两万匹,均价约一两,这八万匹丝绸花了有二十五万两千两银子。

另外三人还带了一万千斤丝线,花了八千两银子,一万斤丝绵,花了七千两银子。

余下的银子用作三人这四个月来的开销和运输费用了,基本被花得精光。

沈清工坊已经竣工了,如今有了新货,她便让人开始加大生产力度,又让沈桃过去指导人生产香膏脂粉,之前招来的人手还有些不够用,沈清又是招了一批工人。

忙起来日子过得飞快。

直到次年头里,沈清才实现了把货铺遍山西的目标。

新年后改了元,年号为宣政。

四月。

沈进收到从京城的来信。

他院里看完信,来到正屋东间推开门。

“小妹,大舅来信了,给我谋了个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官职,让我即刻赴京述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