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68 寻仙问道 (第1/2页)

加入书签

武后最终决定以彼时庐陵王——当今圣人为后嗣之缘由,并非仅以狄仁杰为首、迫切亟待李唐光复的一众老臣反复言明利弊,亦并非皆因狄仁杰与武后私下所谓的“释梦”。

以武氏一族于朝中之势力,岂能由狄仁杰一众言复唐便复唐,其间必然有许多拉扯。

而此时需有人,于两派之间调停——此人必然不是作为皇帝的武后自己——君命难违,但凡是由武后亲口说出的决议,又有何人敢忤逆违背。

可倘若如此,又驳了武后一番中道治国之意,因此,从中调停的人选便移至他人身上,且最好是与朝中不相干,更为贴近苍生黎民之人。

武后彼时仍处于犹豫之间,但按例往宫中派送丹药的丘秉纯,一经出现于眼前,她便默认,就该由在双方之间皆拥有上佳口碑,且于神都百年助人救人无数的丘真人,行此调停之事。

明面是调停,实则是借真人之口,传达武后自己的意志。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丘真人自然知晓此其中内涵,但他又岂是任武后空口几句,便照实去做之泛泛之辈。

不过,武后毕竟是一国之君,她提出的想法,真人也是不敢轻易直接当场逆言,听罢后只称需考量些许,才得平息双方冲突。

而平息双方冲突,并非真人实际用意。

以他过往所经历的三代唐主论,与太祖牵涉甚少,涉及太宗之事亦不多,皆是以推演方知一国走向;而至高宗,丘真人便在这位崇道的皇帝身上,寻得以自己之力,对苍生黎民造些许福祉的机会,且有了更多接触皇室的可能。筆趣庫

至于武后,彼时丘真人便提前占得李唐若遭此女,必有一番倾覆,但无论他如何以隐晦之言,屡次对高宗进行劝解,也难阻之后二圣临朝及武后称帝。

由此,真人便明了,武后实乃天命使然,既是上选之人,真人亦不得逆天而行,只对武后敬而远之。

终至武后朝,起初丘真人几乎不再与武后产生任何交集,而对方却频频以土地方定、万象更新而后产生的新朝初始之国号及年号之更迭、宗室之分封、朝臣之移易等事由,亲自前往翠峰山上玄元皇帝庙中,“求教”真人。

再至后来,更是以宫城修筑、各殿定名、室内布局、物件陈设等事项,对真人诚意相邀,请他入宫指点一二。

总而言之,最终真人一来被武后这名新君的精诚打动,二来以他自己所推演占卜之结果,丘真人仍有许多事,可为苍生所做,而有了武后和皇室的支持,便更能一帆平顺,因此真人顺理成章地成为武后在朝堂之外极强的助力。

各取所需,各为所用,方是世中之人相互之间相处中,甚为理想的状态之一。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此一番亦是,真人不只为替武后平复异议,还是为推演之后,察觉到李唐得以还复一事,提前做好准备。

说是乐于协助武后,不如说是真人窥探天意,决定选择辅佐彼时无论各方各面,上至武后未尽青睐,下至无论心性体能,都处于极端劣势之庐陵王。

“天时所至,于苍生安乐时迎顺,于苍生疾苦时改逆——此是为通晓天命者,或天命所向者,须时时谨记在心之事。”

这是真人常与当今圣人——彼时庐陵王说的一句话。

彼时,真人决定予武后相助,但直言须亲眼得见庐陵王之后,才会出面调停两派纷争。

本对自己这一名儿子几近厌恶的武后,不得已便提前将当今圣人召入宫,又为避免过多人知晓自己召见庐陵王,便选了寝宫迎仙宫作为两人相见的最终场所。

至于为何是迎仙宫,则是丘真人的建议,之外,让禁军头领先行参见庐陵王,同样是真人积极促成之结果。

毕竟李唐素有皇族内讧,禁兵择其一效忠,而于皇城内反水起义之先例,先行确认禁兵统领对未来这名唐主的忠诚,真人才便于尽早掌控局面。

于是,便有了丘真人与当今圣人于武后迎仙宫中,第一回直面相见。

武后对自己这名不成器的儿子——庐陵王,并无太多期待,因此真人露面,言了几句“后世良君明主”的恭维话,她不以为然,但也不再言语,只得安然在一旁闭目听着。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真人所言亦不甚多,只问明了庐陵王平日作息,身体状况,空闲喜好,进而又询问了些许庐陵王府之中的情况。

简做了解后,真人便转而笑对武后,“望陛下准贫道直言,庐陵王殿下虽未及诸位先皇般雄韬武略,却较贫道所见之满朝文武,确是强过许多,实乃人中龙凤。”筆趣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