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章 【搞臭敌人】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两兄弟一时间吵闹起来,差点不欢而散,好在最后关头冷静下来。

毕竟已经投资了三十万港币去购买设备和租赁厂房等,现在若是放弃,岂不是损失惨重。

卢宏波说道:“长江假发厂的女工,为什么不答应跳槽,难道她们嫌弃工资不够高?”

都已经开到110港币每人了,居然没有人跳槽,这让他很是不解!

卢宏山说道:“据阿彪说,女工都害怕我们过河拆桥,显然长江假发厂提前进行了威逼利诱。”

过河拆桥,两人都不否认。

毕竟时间一长,有女工六七十,有女工一百一十,那不是在车间乱套了嘛?

卢宏波咬咬牙,说道:“这边行不通,就去其它假发厂挖人,这个事情你去办,这次可不要再搞砸了。”

卢宏山欲言又止,意思凭什么说自己搞砸的,不过还是忍住了,谁叫卢宏波是大哥呢!ъitv

接着,卢宏波说道:“我就负责假发原材料和销售的事情,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门新兴产业,我们是不可能亏钱的。相反,这也许是个机遇,那就是我们跳过长江贸易做代理,获得更便宜的原材料和更贵的销售渠道。”

卢宏山一听,燃起了斗志。

事实真是如此嘛?

只有交给时间来确定!

说到底,卢宏波和卢宏山兄弟只是小企业主,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有限。

就在长江假发厂的会议室里,香港十二家主要假发厂的老板,应邀而来,当然不包括卢宏波、卢宏山兄弟。

林志超主持了会议,他的下首是李兆基和陈麟元,还有十名工厂老板。

“这次召集大家来,是想让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行业心得。我们是首先进入这个行业的工厂主,但不代表我们要竞争得你死我活。事实上,假发工厂还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大量的出现,届时可能是几十家,上百家假发工厂,所以大家更应该团结起来,为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林志超还是小看了假发的市场,他不知道的是,在1970年的时候,香港假发产业成为输出港产品第四名,仅次于纺织、成衣、玩具,假发在那一年外销达到几十亿港币。所以,而不是林志超所想的几亿港币一年。

当然目前来说,仅是萌芽阶段,而且假发产业消退的时间很快,七十年代中后期便快速消退;正所谓——当其兴旺时,发展一日千里,无与伦比;一旦衰落,又如江河日下,一泻千里。

林志超的话音刚落,便引来大家的附和,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一开工就已经财源滚滚,很是佩服林志超的大度。

“林生说的是,要想长期健康发展,我们这些人就应该平常多交流,制定一些行业规章制度。我建议,以长江假发厂为主,我们平常定期举行行业交流会。”一名叫做刘青山的商人,兴奋的说道。

他组建了一条线,现在每月可以生产150~200顶假发,可以获得利润三四万港币,非常的满意。关键是,他觉得依托在长江假发麾下,是非常省事,不用愁假发原材料,不用愁销售。

刘青山的话,引来大家的附和。

林志超也没有推脱,说道:“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定期举行交流会议。”

他没有提及假发商会的事情,毕竟现在假发还不算一个产业链,时机不成熟,再过两三年还差不多。

会议室里,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林志超和陈麟元也将欧美市场为什么假发流行的原因,告知了大家,让众人耳目一新。

特别是听说有白人少年戴着女士假发,纹着纹身,穿着夸张的衣服时,大家都纷纷称奇。他们一直以来,还以为是秃头和从艺者的需求市场呢!ъitv

李兆基一直不怎么说话,他却听得很认真,这时候他发表言论说道:“既然这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战后刚刚兴起的文化,恐怕还会越来越多的受众加入,假发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

众人一听,暗暗称奇,这位李兆基一直不怎么说话,大家以为是关系户,没想到却有如此精辟的发言。

“有道理,假发产业很有前景,我也很看好!”

大家聊得尽兴,主要是目前赚得很开心。

这时候,林志超也制定了一些行业规则,他认真的说道:“假发的原材料、假发的销售,我们非常鼓励大家主动去找渠道,这个也是健康发展的一种。不过在这里我要说一句,由于半岛战役刚刚结束,美国和内地有一定的矛盾,所以假发最近几年是不要从内地进口的好,以免给这个初生儿产业带来严重的打击。”

对于这个观点,大家再次认真的附和起来,表示要注意这个问题,假发来源还是去印尼、印度这两个庞大人口的国家进口。

有人也说道:“目前内地在搞公私经营,几乎是不允许私人进出口贸易,所以内地和香港的贸易实际上在战后越加萎靡,所以从内地进口假发也不太方便,相信不会有几个人能成功的。只要保证绝大部分的假发来自印尼和印度,这就很好的结果了!”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高生说得有道理!”

与此同时,大家对于林志超说鼓励大家自己找假发原材料和销售渠道,也不由得佩服。可能一开始,大家还觉得长江假发厂是把大家作为代工厂,虽然也是心甘情愿,但多多少少埋在心底有一些想法,这是避免不了的。

不过如今林志超这样说,显然印证了这位假发创始人的大公无私品质。

最后,陈麟元通报了大家一件事:“最近有一对叫做卢宏波、卢宏山的兄弟,正在挖墙角,大家要照看好公司的技术员。这两人有些不地道,我们免费培训他们工人,他们觉得舍不得,非要直接挖人,简直是莫名其妙。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

一时间,引起众人的公愤,纷纷讨伐两兄弟。

在这一点上,大家的意思是一致的,毕竟长江假发厂并没有收取培训费,这已经属于仁义了,没想到卢氏兄弟还想直接挖人。

很快,两兄弟在行业的名声已经臭了。

过了数日,卢氏兄弟也得知两人在行业已经名声臭了,整个假发行业的人都在指责兄弟俩到处挖人,却不舍得用心去学。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各式的流言蜚语,一时间铺天盖地袭来。

“大哥,怎么办?林志超是铁了心要收拾我们兄弟俩,假发产业怕是没有我们的立身之地啊,要不卖了机器,另外找个行业做吧!”卢宏山吓破了胆的说道。

两人这么快遭到行业抵制,谁有这个能量,不得而知。至少,也是长江假发厂的总经理在周旋。

卢宏波则冷静了很多,良久说道:“不用,他们说了不算,也没有实际上的伤害。我们做我们的,反正是自己发展。不是已经有两名女工愿意跳槽了嘛,我们再慢慢挖人,很快技术上就没有问题。而假发原材料我也打听到一些消息,很快就能联络到,只是这个假发的销售,得慢慢来,我相信只要我们的价格便宜一点,一定更好出售。”

既然已经被逼上梁山了,卢宏波认为无论如何也要走下去,他认为长江假发厂可以从无到有,他为什么又不能自己取得成功呢!

卢宏山虽然没有头绪,但只能听从哥哥的话。

其实,假发并不是统一的价格,色彩品质更好的假发可以卖得更贵,一些特殊的假发,甚至可以上千元(香港批发价);而质量差的假发,甚至会被代理商退货。

这也就注定,卢氏兄弟的假发事业,在初期要受到很多打击,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与此同时,在行业的口碑变差,自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毕竟树活一张皮。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