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5章 【抄底的时机】 (第2/2页)

加入书签

随后,他向林志超做出一些保证,因为林志超非常重要,是必须争取的对象。

“林先生,你能不能发表一下意见,在报纸上?”

“港督阁下,不是我不愿意这样做,而是:第一,他们不会听我的,你是知道的,我就是个商人,和他们是对立阶级;第二,我也有家人,担忧家人的危险,还望见谅。但我始终相信港英政府”

戴麟趾并没有强求,也强求不了。

林志超能在这个时候来港督府,已经充分说明大家是一条心的,没有道理再要求其它。

他是商人,又不是议员,更不是媒体工作者。

本来就是大家憎恨的资z家,怎么还会听呢!

聊了一阵形势后,戴麟趾发现林志超这个人非常的胆子大,心中是一点都不慌。仔细想想又很正常,林志超的财富主要集中在航运上,随时可走,所以可能要比其他人好些。

林志超离开时,在港府警卫和安保的护卫下,离开外面疯狂的现场。

他最近出行都是三辆车、八个保镖,毕竟他还是担心遇到炸弹的。土炸弹威力不大,但搞不好也能搞死人。

回到长江实业。

林志超拿起办公桌上的报纸,一些售卖物业的广告已经刊登出来。但很显然,价格还不是最低,因为此时的香港虽然有些乱,但还没有炸弹到处飞的情况。

所以,目前出售物业的,是一些有‘先见之明’的。

林志超猜测,七月份开始,天气炎热,人们脾气暴躁后,香港的楼市便开始立即暴跌至低谷。

最适合捡漏的是19677~196712这半年时间,其次是1968年这一年时间。事实上,前世那些捡漏、抄底的富豪,应该都是发生在196711以后,事情稍微平息后,才敢下手的。

事情虽然平息,但要移民的人才刚刚开始,恐慌的情绪依旧非常大。至少半年时间,才能勉强缓过来,物业才会回暖。

“老板”胡兆煦来到办公室。

林志超点点头,随后说道:“关注一下地产市场,跌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进场抄底。稳定一下公司的人心惶惶,告诉大家没问题的,事情只是短暂的困难,公司是没有任何问题,老板也不会移民。”

长江实业的职员都是白领,是不可能跟着闹的,但是他们担心因此失去工作,养活不了家人。

“好,我马上就去办!后续有什么情况向您汇报。”胡兆煦突然觉得,也许事情真如老板所料,反而是长江实业逆势抄底的好机会。bigétν

一切已经就绪,林志超打算将长江工业集团剩下的18亿港币用于抄底备用金,再加上长江实业的7000万港币,总计25亿都会成为他的抄底。

他倒要看看,有多少人要卖资产移居!

前世,据那些富豪回忆讲,市场上便宜的物业多到没有人捡。

傍晚,林志超来到岳父家吃饭。

唐彩芸等家人已经出国半个月时间,在海外旅游,但每天都要拨打电话回港。实际上,林志超还挺自在的!

翁婿两人如朋友般饮着酒,两个妻弟只能做陪。

“你让彩芸她们出国旅游,莫非担心事态更严重?”唐仲源认真的问道。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嗯,而且这是必然的,太疯狂了我不过是未雨绸缪。对了,岳父你的工厂情况如何?”

唐仲源说道:“说起工厂,幸好我发现一件事,并及时处理,否则也会酿成不小的问题。几个女工去参加结果被一个主管发现,那个坏良心的主管竟然以此要挟,要占女工的便宜,否则开除别人我真是愤怒不已,让经理将主管开除,工人只是扣除三天工资。至于薪资的问题,我已经在当场承诺,要研究加工资,最近就会落实。”

对于这个处理,是非常合理的。

女工参加活动,已经是私企的大忌,不开除已经是网开一面,不想激起矛盾;对于主管这种小人,碰到林志超不搞他一顿才怪。

这种主管不仅是人渣,还容易让公司损失更大。一旦激化矛盾,那就是大麻烦。bigétν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香港的工人们工资实在太低了啊!”

他从未说过工人们的坏话,只是就事而论的分析。

在林志超看来,事情都是两面性,不经历一次手术,香港市民的福利如何变好,香港工人的薪水如何提高,‘香港人’对香港的归属感也不会加强。

唐仲源点点头,说道:“我佩服志超,在工人待遇上,一直坚持做最好的。”

林志超端起酒杯示意,唐仲源一家人纷纷举杯,从这方面来讲,林志超回岳父家地位也是最高的。

饮了口茅台后,林志超才讲道:“怎么说呢!我也不是圣人,如果不是我的产业附加值较高,也不会如此大方。但现在的香港已经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检讨,不管这件事闹到何种地步,但我相信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以后,港府会注意民生和福利,工人工资也要开始增加,这才是大家争取后的结果。”

唐仲源点点头,认可林志超的看法,他已经开始从事一些公共事务,后期有打算进入政坛的想法。

“你说的对!这是香港本身的问题,只不过有人将这些事情搬到台面上而已!”

其实,香港很多人都不赞成对动武,利铭泽因为港府的做法,愤而辞职行政局首席议员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希望工人采取过激的行为,但尊重他们的诉求,这是有良心的企业主,海派企业家较多。

接着,唐仲源说道:“我打算趁着楼市下跌,拿出2000万港币抄底,贤婿觉得如何?”

他眼里充满这坚决,似乎打算大干一场。

林志超笑着说道:“岳父赌这一把,若是成功后,你可就是香港横跨成衣、纺织、地产的大型财阀了!”

唐显千、唐友千脸上兴奋起来,姐夫如此说,看来事情游戏。

唐仲源倒是冷静的说道:“我只是觉得,香港不会那么快回归,前景依旧非常的好。倒是没有想其它,若是赌输了,那也无妨,这下都是这些年攒下来的现金,没有什么负债。”

他前前后后准备拿出3500万抄底地产,去年的1500万抄得有点冤枉,买贵了很多;如今再拿出2000万港币,并不是全部现金流,毕竟也要考虑风险。

唐仲源差不多有4000万港币的现金流,预留1000万港币在手里,一旦有突发情况,也可以移居国外过上好日子。何况,他在东南亚、尼日利亚、英国都有资产。

林志超建议道:“岳父既然愿意抄底,那就再等等,现在市场还不算恐慌。而且,如果要抄底,你去新界购买‘换地权益书’,那个玩意最便宜,将来也最有作用。”

所谓换地权益书,就是港府要征收农民的土地,但为了节省资金,就给农民换地权益书——三平方尺的农地,可以换一平方尺的住宅地皮。这个换地权益书可以在官地拍卖的时候,优先进行交换。

而农民拿着这个换地权益书,那里有现金拿着舒服,所以一般都卖给地产商。如今都在考虑移民,所以这个换地权益书非常便宜。

唐仲源立即说道:“还得靠你指点!我总想着去购买中环和尖沙咀的商业地盘!”

林志超笑着解释道:“岳父既然决定发展地产,自然将来要做发展地产商,所以投资太多商业地皮地盘,是不明智的想法。毕竟你的财力如何跟我相提并论呢?”

众人笑了起来,这一点无需质疑,唐家的财富不及林志超家族三大集团的任何一家。

唐仲源最后说道:“我知道,成衣产业也好,纺织产业也好,靠的香港廉价的劳动力,这个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东南亚会更便宜的。所以这次也是下定决定投资地产,幸得贤婿的指点,少走一些弯路。”

他投资商业地盘,是求稳!

但是有女婿来指点,那么他自然更愿意投资发展地产,成为一个真正的发展商。

当然,他知道发展地产的风险性,所以会秉持‘不过多负债投资’的理念。

林志超说道:“这有什么!此番风波,将是香港地产商更新换代的一次时机,多少老牌地产商将一蹶不振,或裹足不前,或倒闭破产,同时也会有新的地产商站出来。岳父想投资,我既然愿意提点意见。”

唐仲源最多也就是一个陈廷骅,他也不可能专职投资地产,最多是多元化的一环。

所以,香港容得下而且就该去挤占陈廷骅、王德辉等在新界的市场。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