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招兵买马】 (第2/2页)

加入书签

这是因为,这个年代的香港,商厦也并不高,几乎也就是五六层,所以占地面积也不大;后世的商业大厦,几乎都是二三十层以上,很显然太小的地皮就不可能了,所以只有通过并楼来解决。

目前,林志超的事业也算庞大,也寻思这在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能拥有一座现代化的大厦。

太早修建商厦,第一是浪费、占用资金,第二是港府还没有鼓励建筑向天上发展,第三是大厦的现代化不足。

走进环球航运,两名前台立马起身招呼。

林志超点点头,终于做成大企业了。

环球航运明年开始,年盈利是上千万港币没有问题的,在香港绝对算得上大企业了。

“叫财务经理方平,来我的办公室一趟!”林志超对迎上来的助理李昊石讲道。

“好的!”李昊石连忙奔向财务室。biqμgètν

过了一会,李昊石、方平两人走进来,李昊石随即泡茶。

林志超见方平这么快跑进来,便问道:“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嘛?”眼下之意,你也不准备准备。

方平连忙说道:“是不是金星号的财务情况,老板?”

其实他有些肯定,不过为了照顾老板面子,自然是以询问的口吻。

林志超笑着说道:“还真是,坐下来汇报。”

旗下每一艘船都是注册了公司的,财务虽然单独核算,但其实就是环球航运的财务部在核算。而那艘7600吨的金星号,已经运营一个多月了,所以林志超很关心其财务情况。

随后,方平坐在沙发上,汇报了‘金星号’的财务情况。

“金星号目前已经完成一次固定线路,荷载货物5200吨,单价15美金每吨,用时43天刨除开支,毛利应该有6万多美金。”

毛利里面也有很多未确定,比如船的突然维修。

这些都是单程的情况,一般日本返程是没有什么货物的。按照目前的行情,仅需一年出头,便可以将船价赚回。但考虑到行情还在上升,一年赚回船价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是旧船。

这一波行情可以用‘一年不到赚回一艘旧船’来形容,估计会持续两年的火爆行情,随后是逐渐下滑,但行情依旧可以。

当然,只是大概形容一下,具体肯定有偏差,还有特殊情况的发生。比如去北边运输货物,可能一趟下来,就赚回了一条大船的价格,还绰绰有余。

“嗯,看来这条航线比较不错。”

“确实,整体效益比金银号(8800吨)好一些。”

林志超点点头,金星号毕竟是开辟了一个新市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说香港至横滨没有船跑,而是金星号是第一个固定线路的船。

固定线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准时,价格也稍微便宜一些。

方平离开后,林志超靠在椅子上,稍微放松了一下。

航运的业务开展得不错,各轮船反馈上来的信息,也表明这些船只性能很好,算是捡到宝。

虽然说航运是门大学问,但这些学问倒是不需要一次性用得上,故林志超在学习航运知识的途中,也没有发生应付不过来的事情。

事实上,他早在两年前时,便开始从事航运的学习。那个时候李高福租船向北边贸易,林志超便有机会接触航运。

如今,林志超不仅可以向老牌船王请教,亦可以直接去船厂修理厂参观学习,亦可以在自己的货轮上实地钻研。

这些都是基本的本领,做航运更重要的是‘财务’、‘周期’。

一艘船价格不菲,若是缓慢的扩张,成就必然有限;若是精通财务,则可以加快扩展的步伐。

周期性,航运的周期性可以让船东‘一夜暴富’,比如前世包宇刚购买一艘船后,第二年船不仅正好到期,而且又遇到‘苏伊士关闭,运费暴涨’,他便利用几倍的租金,一年之内购买了六条船。当然,航运的周期性也可以让船东‘一朝回到jf前’,好比三十年代的航运大萧条,船只停满了港口,一艘两百万美金的船,只需两万美金。

不管是‘财务’,还是‘周期’,林志超不仅仅拥有超前的眼光,还有聪慧的大脑,所以也是信心十足。

林志超在纸上写下:航运、实业、地产,并一边考虑未来计划。

其实,长江置业一直有在开发住宅,‘港岛危机后’,长江置业也拿出一些资金,购买了一些旧楼(无法住人),随后进行小规模的投资。一年下来,也修建了七幢唐楼,小赚了一些钱。

反正就是算好成本,有一点利润就做,但绝不会投资太大,遵循‘炒四热荤’的道理。目前香港一层楼仅三万左右,还有下跌的趋势,受禁运的波及。

实业方面,拉链、塑胶、制衣、服装都已经稳定下来,受到禁运的影响,怕是要稳定三年时间,才能谋求突破,和新的发展。

一步步来!

时间还很漫长!

林志超放松起来。

林志超再次来到香港会蓝厅,不过这次不是受老马登的邀请,而是受桑达士的邀请。香港会没有华人会员,倘若林志超一个人前来,只有被拒绝的份。只有侍者听到他是受到会员的邀请,才会带他去餐厅。

见到桑达士,林志超的脸上浮现笑容,这可是他的财神爷。虽然,两人的合作是互相成就,亦或者林志超就算没有汇丰的扶持,也想好了备用资金渠道方案。

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最希望获得汇丰银行的资金支持。

待林志超坐下后,桑达士示意侍应生将菜单给林志超点餐,因为是西餐,各点各的那一份即可。

“我听说,环球海事学院又在招募大量的海员,不知道你的计划是?”很快,桑达士就询问起这个问题来。

林志超坦白的说道:“你应该也知道,现在航运价格高涨,远东业务暴涨,闹船荒只是时间问题。我那三艘万吨大船,深受日本客户器重,业务繁忙。所以我笃定,明年初到期,他们会选择高价续约。而这一次,我想续约三年~五年。”

桑达士立马明白林志超的算盘,说道:“你想利用续约的资金和合约,再向我们汇丰银行借款,扩大你的船队?”

林志超诚实的点点头,说道:“最好的结果是这样的!”

桑达士随后笑着说道:“那最坏的结果呢?”

显然这是一个玩笑话!

既然有了第一次贷款,汇丰银行多多少少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也就是贷款多少的问题。

此时汇丰银行的内部,对环球航运的评价很高,因为这家公司不靠走私,也能开辟一个赚钱的市场。是香港第一家和日本长租的船东,显然就算是开辟了一个市场。

林志超同样开玩笑的说道:“那还不简单,我们培养一个海员的成本是500港币左右,一百个培训费用也才5万港币。这点对我们来说,损失得起。”

言外之意,将这批海员辞退即可。

桑达士笑了一下,随后认真的说道:“其实,汇丰银行并没有开先例——对航运进行投资,上次贷款的原因之一,就有环球航运的重资产达200万美金以上,而贷款只有25,以及你林先生在置业和实业的成就。实际上,汇丰银行对航运依旧视为‘黑书’。”

林志超一愣,随即一想还真是这样,但他并没有感到沮丧。

“不管怎么说,环球航运和汇丰银行总归已经达成了一次合作,不是吗?”

他的言下之意,便是有了好的开头。

桑达士点点头,说道:“当然!不管怎么说,到时候我会帮你,说服项目部的查理。”

其实,桑达士本人是支持的,再加上他已经内定项目部经理,所以还是有希望贷款成功。

不过桑达士并没有给林志超打包票,以及桑达士本人也不知道林志超想贷款多少!

随后,两人有谈了很多事情,桑达士发现,林志超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对他本人启发很大。

比如,林志超谈及香港的经济,便推测香港将从转口港,逐渐变成工业城市。

桑达士觉得就分析得有理有据,更加坚定了他上台后(项目经理),要启动汇丰银行主动向工厂主进行贷款。

虽然汇丰银行自二战后,就已经稀稀拉拉对工厂主贷款,但目前依旧比较保守。

两人聊得很开心,吃完晚餐便各自回家,无形中,两人也成为了朋友。此时的桑达士做梦也没有想到,林志超是知道他会成为项目经理,甚至汇丰银行主席,主动接近的。桑达士简单的认为,林志超是病急乱投医,找上自己。

回去的车上。

林志超的脑海里想着事情,他希望年初的时候,能贷款200万美金,让他能再增加4万吨左右的载货量(加上自有资金)。这个贷款诉求不算过分,风险性也较小。

以此发展,半岛战结束,环球航运将会有30万吨左右载重量,当然都是货轮。

凭借第一波‘副本’,拉开和其他华人船东的距离。

今天,桑达士突然约林志超,也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他有在关注环球航运,也可以说明他已经决定扶持环球航运。

不错!

本来林志超还觉得这次招聘有点太大张旗鼓,没想到收获一个有用的信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