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5章鸟粪争端和人口 (第2/2页)

加入书签

一个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进步,不可能单靠某个人的金手指,那太不现实,更像是空中楼阁。

数10年持续的科技教育投入,终于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几年来

大唐帝国臣民的识字率直线攀升,国民5年普及型教育深入到偏远乡村,牧场。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这已经成为国民的普遍共识。

高等教育的大学和专科院校发展到110多所,重视科学发明的理念,在帝国各大企业中逐渐深入,科技人才也变得更加受重视。

整体经济在较高的总量基础上依然平稳发展,1886年经济总量增长712,在世界各国列强中仅次于德国116,位居第二。

大唐帝国的战略环境由于拥有两洋之利,在整个美洲没有对手,所以,近20年来军事发展稍显滞后,财政预算也不多。

就比如大唐帝国重点发展的皇家海军,在20年前的海军预算仅仅是英国的1/10,一年约110万英镑左右,即440~450万唐元。

在10年之前,大唐皇家海军财政预算增长了一倍,达到每年千万唐元的水准,也只不过是英国皇家海军每年拨款的四分之一。

时至今日

大唐皇家海军财政预算约为英国三成左右,即每年1300~1400万唐元水准,上下浮动不大。

大唐皇家陆军财政拨款只有海军的一半还少些,每年约620万唐元(注;约合130万英镑,不包含皇家禁卫军拨款)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15万大裁军之后,大唐帝国皇家陆军规模进一步缩减。

其实行义务兵役和职业兵役制相结合的政策,普通士兵入伍后,每月只能拿到一些象征性的补贴,更多是为帝国尽义务。

大唐帝国陆海两军维持一支较为精悍,数量较少的军队规模,已经足够维护广大帝国的安全。

与大唐帝国不同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由于要维持在全球的军事存在,所以始终保持了庞大的规模,现役各种舰艇650余艘,包含了超过一半的老旧风帆战舰。

法、德两国的海军实力也不容小觑,由于两国是死敌世仇,所以在军备发展上一直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

仅以德国海军为例;

在其保持着110多艘老旧风帆战舰的基础上,这15年来,一直大力发展新式铁甲战舰,被誉为德国镇洋级的“萨克森”级铁甲舰先后建造了6艘。

除了出售给大清国的“定远”和“镇远”以外,其余的均进入德国皇家海军服役。

在此基础上

德国皇家海军又发展了多型万吨级铁甲舰,建造新型铁甲舰只会比大唐帝国更多,而不会更少。

加上统一后德意志帝国拥有大量的旧式风帆战舰(注,包含以前北德意志诸侯国老式风帆舰队),其海军规模还大于大唐皇家海军,战斗力也不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欧洲各国列强由于战略环境较为恶劣,竞争激烈,所以军事开支普遍较高,是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

大唐帝国则不然,军事开支长期低于文化教育开支,殖民开拓及建设开支,在帝国政府预算中只能排到第三位。

这不是帝国政府没钱,而是没必要建立一支过于庞大的皇家舰队,选择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1886年未,大唐帝国统计的居民人口从1884年的121亿增长到1276亿,净增长560万人口。

有几个因素影响到人口的快速增长,第一是建国40年后,大量第1代移民生老病死,年均230万至240万规模,并且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展望未来10年,年均自然死亡的人口有可能进一步增长到380万至400万规模,这是个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不像建国早期,大量年轻的华裔人口移民北美掀起一波波创业热潮,那时候只有人口增长,而极少有老年人亡故,所以净增长人口十分快速。

实际上,大唐帝国的自然生育率并不低,1886年度新生儿达到587万,距离600万也只有一步之遥。

这相当于一个老人去世,25个新生儿出生。

去除夭折的新生儿,这一数字也达到了575万以上,规模相当大。

而且,帝国每年还有年均百万华裔移民流入,按说两年来人口增长规模不应该只有这么点儿。

这就不得不说到第2个因素,即帝国人口外流的因素。

得益于大唐帝国美洲盟主的崇高地位,华裔人口可以自由的向各国流动,在某些国家甚至可以取得超国民地位,这进一步鼓励了人口流动。

仅仅在1885年和1886这两年,大唐帝国就有超过166万人移民美国,佛罗里达共和国,密西西比共和国,肯塔基王国,俄克拉荷马王国,巴拉圭,乌拉圭,巴西帝国和阿根廷,也有少部分人口流入欧洲各国。

仅美国一家,在两年里就接收了超过746万华裔移民,占比接近一半。移民主要流向是以纽约,底特律和费城为主的北方各州,进一步增强了华裔移民的人口比例。

此外,这两年向佛罗里达共和国和密西西比共和国移民都超过16万人规模,还有其他各国多少不一的流动移民人口,进一步削减了帝国居民的总量。

第3个因素则是“腾笼换鸟”政策所致,就比如哥伦比亚,总人口始终维持在360万至400万人之间。

但华裔人口的比例一直在迅速上升,当地土著人口的比例一直在迅速下降,人口总量已经十几年维持在此区间,内中奥妙不足为外人道也。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古巴,波多黎各,吕宋群岛,中州省(原厄瓜多尔)与抚远省(秘鲁割让)等地区,这能说人口没增长吗?

展望新的一年

1887年,帝国总人口有望突破13亿大关,这一人口规模相当于英法德三国欧洲本土之和,高于沙俄的117亿总人口规模。

而从经济总量上看

大唐帝国1886年末经济总量相当于英国和法国之和,是英国经济总量的141倍,但军事力量却有所逊色。

这是基于北美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总体战略,类似于原来历史上大一统的米国,将更多的财力用于发展经济和社会公用事业,大量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

正是这样的政策,造就了大唐帝国“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美誉,国民幸福感普遍较高。

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基本上能做到衣食无忧,这可不是容易达到的事儿。

在欧洲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的英国,法国和德国,每年都有相当人口死于饥饿,死于贫病交加,在凄凉中离开人世。

在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可言?

英国著名的“救世军”组织是由伦敦的一对富有的夫妇发起,为底层食不果腹的人民提供最基本的救助,覆盖的范围极为有限。

大唐帝国没有“救世军”这样的民间组织,但却有更加严密的政府机构,能够有效杜绝街头上流浪的人群产生。

举凡有手有脚年轻的人在街头流浪,极大的概率会被警察收容以后,直接丢入矿山或者苦役营中,用辛苦劳动换得一份食物。

若是年长有妻儿者流浪街头,那么好了,将会有帝国惩戒署的相关人员带着流浪者,直接找到相关的家庭中。

轻则课以大额罚金,重则以“忤逆之罪”论处,处以公开鞭刑后,抄没全部家产直接投入苦役营中,一直到死都出不来。

按照华夏传统的尊老爱幼理念,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若是不履行义务,子女就犯了“忤逆之罪”,视其情节轻重予以惩处,基本上没人敢把这事当儿戏。

这一套制度虽然简单粗暴,但不能否认效果非常好。

在大唐帝国很多的城市街头巷尾,几乎看不到流浪的人群,没人能够承受由此引发的沉重代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