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6章战云密布 (第2/2页)

加入书签

作为率先发起进攻的一方,普鲁士王国军队并没有兵力优势,这是陈川上将深感隐忧的一个方面。

而且奥地利帝国及其盟友处于内线作战,占据天然的地理优势,可以方便的调动兵力补充战线,这对普鲁士王国可不是好消息。

“确实如此啊!”李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马车外长长的行军队列中。

这是一个向西里西亚边境线开进的普鲁士军队,大约有数千人的规模,正在沿着道路向前进发。

士兵们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昂首阔步的全副武装行进,一路上高唱着充满德意志民族风格的歌曲,铁流滚滚的一路向前。

马车超越了步行中的士兵队列,李察收回自己的目光,重新坐回到柔软的位置上,沉吟了下说道;

“我的上将先生,不能单纯从军事角度看待问题。普鲁士王国为了准备这一战等待的太久了,全国从上到下战意昂扬,倾尽全力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在奥地利和他的盟友那里,无疑低估了普鲁士人的决心。”

听到陛下对普鲁士王国军队如此高的评价,陈川上将神色凝重的向窗外看去,然后沉默了……

5月底的欧洲战云密布,各国都在调兵遣将中。

奥地利帝国及其盟友邦国处于内线阵地,其骑兵和炮兵都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便于内线机动作战。

基于此

奥地利帝国准备以消极防御等待对方进攻,通过坚固防御给予胆敢来犯的普军以迎头痛击,消耗敌人实力的同时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军事动员时间。

奥方参谋总部认为

这样可以延缓战争的进程,并且把战争拖入僵持阶段。

在此期间,奥地利帝国及其盟友可以加速扩充兵力,积蓄力量,然后施行反击,以优势兵力一举击败敢于进犯的普军。

…由于普鲁士王国和意大利王国形成实质性的军事同盟,奥地利军队被迫实施两线作战。

奥军将其兵力分为2个军团:

一个偏军是以8万人编成南方军团,对付意大利军队。

其余奥军主力编成北方军团,专心对付实力强劲的普鲁士军队,争取在防御作战中予敌沉重打击。

北方军团获得萨克森军增援后,兵力达289万人,由贝奈德克将军统一指挥,迅速在奥地利北部的摩拉维亚境内集结,准备抵御普军从西里西亚南下进攻。

至6月尹始

普奥双方大军云集边境,黑压压的野战营帐一眼望不到边,剑拔弩张对峙,战争的氛围浓烈到无以复加。

在北部波西米亚宽达250公里的正面主战场上,普鲁士王国军队三个军团一字排开,总数近30万人。

这其中

易北河军团由赫尔瓦特·毕腾菲尔德将军指挥,约56万人,在来比锡东西一线展开,伺机出击。

第1军团由腓特烈·卡尔亲王指挥,兵力总计约93万人,在易北河以东至格尔利次一线展开,将会对奥地利帝国的盟军实施打击,消除其羽翼。

第2军团主力,由王太子腓特烈-威廉指挥,约167万人,在格尔利次以东至奥得河一带集结,是计划中的主要突击方向。

“陈将军阁下,这将是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之战,意义极为重大,我很想听听您的忠告。”毛奇将军站在高高的山岭上,俯瞰着远方敌军阵营说道。

陈川上将闻言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神色认真的说道;

“参谋总长阁下;

既然贵军已经下定了作战决心,目标明确,主力军队运动到位了,那么还犹豫什么?

现在就应该趁敌立足未稳之际,果断的发起勐烈而不间断的攻击,让奥地利人尝尝厉害。

依照我的意见;

易北河军团到位了就率先发起进攻,用不着等待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的呼应,完全能够开辟一个独立战场。

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的情况同样如此,不必执着于战前制定的开战时间,只要军团运动到位立刻发起攻击,越早越好。

提早一天开战,就能越早取得先手优势。

若是普鲁士王国的军队没有准备好,那么奥地利帝国的军队更没有准备好,这是个重要契机。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浅见,请参谋总长阁下斟酌。”

陈川上将的一番话,令毛奇将军在内的一干普鲁士王国高级将领眼前一亮,目光互相默默的碰了一下,显然从心里认可了他的意见。

普鲁士将领不是没想到这一点,只不过德意志人性格中一贯的刻板教条,让他们依然在等待国王威廉陛下的命令,而国王陛下还没有抵达最前线。

毛奇将军显然听进去了,他重重的点了下头说道;

“非常感谢您的忠告,将军阁下,回去后我将立刻向国王陛下发出急电,请求授予前线战场专断之权。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奥地利人和其盟友的军队正在源源不断的抵达摩尔维亚地区,依托边境地区的城堡和防御线强化防守力量。

但是从奥军的应对部署来看,混乱的迹象很明显,您的忠告提醒了我们,应该抓住机会果断发起攻击。

非常感谢您的忠告,这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若是能够有所助益,这将是我的莫大荣幸。”陈川上将谦逊地回应了一句,目光却不由的瞄向一边身形高大的上校副官。

这位上校副官浑不在意,手中拿着单筒望远镜正在仔细的观察敌营,彷若没事人一般。

葡萄无牙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