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章:“花木兰”火箭筒 (第2/2页)

加入书签

如果第一次试射能够达到破甲30毫米的效果,就相当可以了,后面可以再慢慢改正。

第一次试射的距离定在了200米,这个距离太短了点,但考虑到是第一次,也是能理解。

早期的火箭筒是需要两个人操作的,主炮手被韦振宇抢占了,楚雄只能给他副射手了。

他前世使用过40筒、rpg等多款火箭筒,甚至在教学的时候还见过巴祖卡实物,所以对于火箭筒的操作还是很熟悉的。

听韦振宇简单介绍了一下“花木兰”的操作规程后,他这个副炮手就可以上场了,两个人对第一炮都充满了期待。

一切准备就绪后,韦振宇肩扛“花木兰”,单膝跪地,用炮筒上的机械瞄具简单瞄了一下靶子,然后示意楚雄可以装弹了。

楚雄取出一枚火箭弹插入火箭筒内,熟练地拔掉保险销,接着用火箭筒尾端把导线连接好,然后大声的报告,装弹完毕;

韦振宇在收到副炮手“装弹完毕”的信息后,再用瞄具仔细地瞄准了靶具,轻轻扣动了扳机,只听“啾”的一声,一枚火箭弹脱筒而出,拖出一道长长的痕迹直奔靶具而去……

轰!

火箭弹击穿了30毫米厚的钢板后爆炸,将钢板炸出了一个脸盆粗的大洞,威力超过了韦振宇的认知。

韦振宇怔怔地立在那里半响没有反应,没有想到这个火箭筒威力会如此的大,作为研究人员,从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否则他也不会接手。

但科学上的事,理论是一回事,实践又是一回事,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要不说实践出真知呢!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太了解“花木兰”试验成功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了,他会因为这一项成果被写入史册,以后他就是真正的科学家。

随着火箭弹技术的发展,他韦振宇的名字将被无数后来者提起,一向不太看中名利的他也激动的不能自己,因为名利太大了!

楚雄的内心比韦振宇还要兴奋,有了“花木兰”,华夏得少牺牲多少战士?

鬼子造一辆坦克需要花费数十万银元以上,而一枚火箭弹的成本相对于坦克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穷人的武器!

轰炮楼、碉堡,一轰一个准,他也不怕这项黑科技搞出来后被工业发达很多的鬼子仿制,这玩意对华夏威胁不大,特别是八路军;

八路没有坦克,也不跟鬼子打阵地战,用来对付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八路军还不如掷弹筒好使。

至于后面被鬼子仿制用来对付别的国家装甲群,那就不是楚雄该考虑的事了!

他只在乎华夏的利益!

“韦工,这个多试验几次,威力已经够了,重点要提高射程,最好能到500米,还有就是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尽快实现量产!”

“另外,要注意保密,我会派专门的保密人员入驻兵工厂,协助你们。”

虽然后面使用多了会被鬼子摸清原理,但能隐藏多久还是要隐藏多久的,他已经决定派“幽灵”入驻兵工厂了。

“小鬼子们,华夏的花木兰来了,你们就等着接受她的怒火吧”

想到这里楚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营长,别急着笑啊,还有好东西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