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1章 贬出来的宰相 (第2/2页)

加入书签

“是多远的门……这都有好……好些天了。”

仙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蚊子嗡嗡似的。阿九知道他醉得犯困,也就没应他的话。

反正不管应什么都是徒劳,他要是不睡觉,还得把同样的问题再揪出来问。

人睡着了,阿九把杯中残酒饮罢,将桌上的羹碟茶碗清理收走,再给陶眠把外衫掖好,便悄然无声地离开桃花山。

山里的风静静拂过仙人散在地上的衣摆。

薛掌柜的下落成了谜,陶眠问过那些铺子里的当家掌柜,得到的回答,也都是不清楚。

这倒也符合薛瀚的性格,他从不轻信于人。私人的行踪总是保密的;定期巡视他名下,还有陶眠名下的家业;受他人邀请,去几个不得不去的应酬……除了这些必须露脸的场合,其他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掌柜们安慰陶眠,让他不必过于担忧。

毕竟二掌柜看起来要比大掌柜靠谱多了,大掌柜还是多操心操心自己,别出馊主意。

薛瀚下落不明,这事在仙人心里系了个扣子,很长时间都解不开。

说回元日。

元日在第一次被贬后,不到三个月,就被重新调回京城,还升了官。

他给陶眠写信时提到这件事,语气淡淡,言简意赅地提了一嘴,更多的文字用在聊他的爱子元行迟。

元日三十岁那年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和同僚相比要晚得多,又是独子,对这孩子有着多一分的疼爱。

夏晚烟身子骨弱,当年生下元行迟差点耗掉她半条命。

守在房间外彻夜难眠、担忧得连坐立都难安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元日不舍得再拿妻子的性命冒险,于是元行迟成了他唯一的孩子。

元行迟很懂事,又聪慧。陶眠说他是元日翻版,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比起他爹小时候营养不良的孱弱样子,元行迟要茁壮得多。元日每天下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树上或者屋顶,把儿子抓下来。

说起这些琐事,元日总是不吝惜笔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元行迟慈爱的心。

他如此珍视他,把他视为世间一切可怜可爱的集合。

陶眠读着那一封封信,里面写着的是他们父子之间相处的趣事,每每都要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妻子和孩子的存在,让元日感到慰藉。

元日在回京后,过了两年的安生日子,又一次被贬。

被贬的缘由他没有与陶眠细说,只点出“诽谤朝廷”几个字。以元日这种清廉克己的做派,估计又是因为朝堂内部的党争。

陶眠不懂这些争斗,元日也不与他多谈,只是说这次被贬的地方不错,山茶花很美。

他简单的一句,勾起了陶眠的心思。于是仙人也在山中,择地种了一小片白山茶。

这次被贬的时间有一年,朝堂又起了变化,元日又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京城,再次升官。

不过好景不长,再过一年半,元日又被贬。

这次他说新家门口的荷花很不错。

陶眠看见了信,又种了一小片粉荷。

半年后,元日接到旨意,再叫他回京。这次他都不想和陶眠在信中啰嗦,只是简单的“归京”二字。

然后又是贬谪、回京、升官、贬谪……

几度循环。

只是读着信,陶眠都无力吐槽。

更何况是亲历这些起起伏伏的元大人。

往好了想,每次被贬之后就能升。乐观点,说不定日后真的能“贬”出个宰相来。

陶眠在心中把这话挂上,元日还回一句——陶师父说得对。

在元日第七次被贬出京城的时候,他的发妻晚烟,身子撑不住了。

元日很久没来信,陶眠放心不下,动身前去探望他们一家。

等他到元家的时候,一大一小父子俩,坐在门槛发呆。

偌大个家,只有他们父子二人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