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4章收复伊犁河谷 (第2/2页)

加入书签

这让俄军脸上挂不住了,命令大军攻击前进,冒着炮火缓缓逼近,眼看着决战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

斜刺里杀出一支哥萨克骑兵,总计约有4000余骑,挥舞着手中闪亮的弯刀,向着清军的侧翼阵地一往无前的冲杀过来。

这是俄军善用的伎俩,动用精锐骑兵冲击大阵侧翼,搅乱阵型并最终击败敌人。

见此情景

左翼阵地的清军骑兵并没有迎战,反而拨转马头散开,露出后面早已经整装待发的重机枪阵地。

原来左宗棠早已将16挺马克沁重机枪布置在左右两侧,一侧8挺重机枪,就是为了防范俄军的骑兵冲击。

眼见哥萨克骑兵挥舞着弯刀,凶狠的叫喊着冲杀上来,几千匹骏马踩踏草原大地,将地皮都震动的朔朔发抖,威势惊人。

骑兵来得很快,他们从800多码以外就开始提速冲击,没多大会儿功夫就冲击到300码以内,这是重机枪最有效的杀伤范围。

“开火!”

一声令下

左翼阵地的8挺重机枪和数千名步兵排枪先后开火,编织出密密麻麻的火力网,将勇猛冲锋的哥萨克骑兵笼罩在内。

霎那之间

冲锋的骑兵阵列人仰马翻,血光迸溅,骑兵在重机枪编制的火网中瞬间撕裂,骨断筋折,惊声哀嚎着摔下马去。

摔倒在地的骑兵和战马激起大片的烟尘,仿佛平地升起的沙尘暴一般,遮蔽了人们的视线。

只能听到重机枪无情的啸叫声,持续稳定的输出剥夺人命的疯狂火力,沙尘中人马被割稻子一样扫倒,惨叫声和尖叫声不停的传来。

“停火,停火,快特么住手……”清军指挥官气急败坏的冲上前去,拉住重机枪手命令停火。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

被打光的长弹匣已经堆起了一大堆,手摇重机枪每分钟能够倾泻400~500发子弹,就这一会儿工夫,8挺重机枪已经几万发子弹打光了。

这让清军指挥官心疼的脸都抽搐起来,嘴里不停的喊着“败家玩意儿,一群败家玩意儿”,这才抬头四顾。

强劲的寒风已经将沙尘吹散,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血腥屠戮般的场景,进攻的4000余名哥萨克骑兵几乎没有几个逃出生天,几乎全都倒在了枪口之下。

大片的鲜血将荒原染红,如此惨重的损失也让俄军发狂了,不计代价的命令全线冲锋,试图痛击清军本阵挽回损失。

大战开始了

双方接近到200多码距离内的时候,各自打出了一轮排枪,双方都有很多士兵中枪倒地,战斗进入了最血腥残酷的阶段。

在俄军悍不畏死的轮番进攻下,清军原本严整的队列也变得参差不齐,后排的士兵立马就补了上来,咬着牙与敌人血战到底。

一阵又一阵的排枪陆续响起,再加上两侧的重机枪也加入战斗,在敌人的密集队形中掀起一阵阵腥风血雨,战斗格外血腥。

持续激战约40多分钟后,俄军一方伤亡惨重终于撑不住了,开始步步后退,准备撤退。

眼见着彻底取胜的战机就在眼前,脸色凝重的左宗棠将军终于舒缓下来,果决的大手一挥,命令“乘胜追击,全线压上”。

从这一刻起

俄军彻底垮了,不管不顾的调头便跑,希望逃离这个该死的地狱,远离这些杀红眼的清军们。

这时候,清军的蒙古马队开始四散追击,将跑得漫山遍野的敌人一一砍翻在地……

夜幕时分

顺利收复伊犁的左宗棠老将军看着满城哭喊之声的情景哈哈大笑,神色中皆是欣慰,是无比的满足与自豪,他终于实现了收复山河的夙愿,死亦无憾了。

杀吧,烧吧,“清军入江不留生俘”,皆斩杀一空。

这一看起来残酷的政策,实际上保证了西北之地,在今后的150多年里依然安定,保证了华夏版图的完整与统一。

伊犁之战的完胜,不但收复了整个伊犁河谷地区268万平方公里领土,还收复了伊犁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注;原来历史上被沙俄分裂出去),可谓功莫大焉!

此战过后

该地区再没有成建制的沙俄武装势力,左宗棠将军计划派遣三千余人骑兵队伍,兵分几路扫荡周围残匪余孽,彻底鼎定地区局势。

为了西域局势的长治久安,左宗棠已经准备实行军屯,陆续将关内一些战斗力孱弱的军队调集入江,实现大规模军屯,以稳定边疆局势。

另外在重要的阿拉山口驻集重兵,以确保全江局势的安定,防范沙俄军队从此处翻越天险,再度染指新江。

为了维护国土的完整统一,左宗棠可谓是呕心沥血,但他知道这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儿。

彻底击败沙俄势力收复新疆全域,无异于在主张放弃新江的李鸿章脸上狠狠摔了一巴掌,他怎会善罢干休?

清庭的事儿从来就不是外患而是内忧,如今李鸿章一系受到朝廷重用,主张打造强大的海军舰队,保卫海疆。

塞防和海防之争由此而起,左中棠就是主张“塞防”的主要大臣,双方争论的主要还是军费,朝廷没钱呐。

无论塞防和海防,争的就是筹晌,争的就是钱和权,这注定两者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辉煌胜利的背后,有可能面临朝廷宿敌的攻讦,此时的左宗棠脸上满是骄傲的神色,在火光辉映下更显得坚毅。

收复山河的夙愿已经达成,个人荣辱早已经不放在他的心中。

只要驻守在新江一天,沙俄入侵势力就不能越雷池一步。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