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6章一年半后 (第2/2页)

加入书签

从5月中下旬开始

陆续就有各藩王往前往封国属地,从帝都长安开出了一队又一队浩浩荡荡的货轮,航向四面八方,开启了帝国历程中新的篇章。

这犹如希望的种子一般,播撒向广袤的大地,期待着多少年后结出累累硕果。

每一批离开的船队中,都有大量皇子殿下招募的出色官吏,富有经验的殖民地官员以及桃源行政学院,长安师范学院,皇家医学院等等一些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怀揣着梦想奔向远方。

还有一些工厂设备,能工巧匠和大量亲族的人员,帮助藩王打理领地。

例如唐-李仁殿下(皇十二子)被封为南美洲幽州王(原丘布特省),王后是一等国公柳贤君的嫡长孙女柳氏,也是大唐帝国一等一的豪门。

这种大喜事儿,长安柳氏一族那必然要倾尽全力帮衬,出人、出力、出资金、出设备,大举前往南美洲建立万世不移之基业。

幽州兼具两洋之利(注,早在1862年的比奥比奥冲突中,安第斯总督府与智利达成划界条约。原本历史上智利沿太平洋沿岸5600公里长的细长领土范围,如今仅剩下2351公里长,比奥比奥地区向南的3250公里长太平洋沿岸安第斯山脉地区皆归属大唐帝国,也包括最南端的火地岛),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山地濒临太平洋,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

尤其是西部山地铜矿资源丰富,是下一步要着力发展的主要产业。

未雨绸缪

一些矿山设备和开掘铜矿等机械,车辆,火力发电站,矿粉厂,冶炼厂,水泥厂,砖窑等等设备,都需要从漫长的海路输送过去。

再加上钢材,水泥以及建设厂房和城市所需要的物料,足足装满了二十几艘万吨货轮,随行的各色人等高达7700余人,携带物资众多,这又坐满了11艘移民船。

从5月末到8月间,陆续起航驶向远方的藩王船队数量多寡,成为了帝都长安乃至整个帝国舆论热议的话题,甚至带动了小小的一波移民热潮。

跟随藩王迁徙的主要是那些善于寻找机会的小商人群体,苦于帝国本土的竞争激烈,索性心一横,卖掉了产业,跟随着船队万里迢迢的前往藩国创业。

反正都是大唐帝国属地,往来很方便。

在米国

法军极力维持的表面和平,并没有能够扭转内里的裂痕继续扩大,而美国局势的动荡也影响到了欧洲移民。

在1887年度,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第1次缩少到20万以内,最终是1853万人。

而来自大唐帝国的华裔移民达1769万人,第一次距离白人移民者总量不足万人。

也是在1887年度,美国流失了2514万人,大部分移民到大唐帝国中部大平原各省,少部分移民南美,呈现了双向流动的态势。

这些离开美国的白人家庭很多来自于德裔,法裔或爱尔兰人,他们厌倦了美国族群分裂的争斗,厌倦了美国的高额税赋,厌倦了永无休止的游行和罢工,期望离开这里,寻求一份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

政局稳定,经济持续繁荣的大唐帝国,对这些白人家庭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而颇具规模的德裔,英裔或意大利裔街区社团,让这些白人移民家庭能够方便的融入社会,找到工作,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一年输入的移民共计362万,流失的居民2514万,移民净增长111万人,为历年来最少。

这也反映出当今美国社会治安动荡,国内矛盾尖锐的现实,移民国家凝聚力不足,缺少社会主流族群和完整的国家意识,分裂的趋向越发明显。

自从42年前开始,美国在一场战争接着一场战争中失败,社会动荡后再动荡,遭遇挫折后再挫折,终于难以维持统一的大陆国家格局。

美利坚联盟国破裂了,一分为五,如今日子过得也蛮不错,这给了北方佬强烈的示范效应。

日子过不下去,那就分开呗。

米利坚合众国如今民众日子过得越发艰难,政府穷的叮当响,国内赋税沉重,简直是问题一大堆。

工业,金融,铁路,电报邮局和重要的煤炭矿产全都被华裔财团掌握,还有国外的英资财团和法国高利贷者的压榨。

底层普通国民对前途感到绝望,白宫面对困难应付的手段寥寥无几,没钱什么事都办不成,这更加剧了底层民众的不满。

纽约在1888年10月3日爆发了30万人大游行,随即各大城市纷纷响应,华盛顿,费城,匹兹堡,波特兰等城市也先后爆发了规模不一的游行示威活动,引发了持续的街区暴动。

实在没辙

法国远征军只得请求北美大唐帝国驻军司令部联合行动,分头开始镇压到处纵火的街区暴动,忙的是焦头烂额。

大唐现在和法国是经济蜜月期,也不好无动于衷,于是也派兵在纽约,匹兹堡,费城等城市执勤,只不过手段较为柔和而已。

大唐帝国驻军只是制止纵火伤人,组织巡逻队安定地方街区,暴徒们只要不撞到手里来,就视若不见,不会主动的去抓捕和镇压。

这一比较,差距就出来了。

这让美国舆论对大唐帝国驻军好评如潮,而对费力八功的法国军队强力镇压民众行为,简直是骂的狗血淋头,言辞相当刻薄。

关键在于一个外人的手伸的太长了,引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抗情绪。

这些美国报刊舆论很多都有英资财团的背景,在崇尚言论自由的美国并不违法,法国人也无可奈何,只是心中憋屈到要爆炸。

说实话,在全世界都横着走的法国人,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窝囊气?

在南美洲

1887年7月爆发的南美洲太平洋战争,也被称为“鸟粪战争”或者“硝石战争”,经过近两年的战争后,渐渐分出了输赢。

在规模最大的“安托法加斯塔战役”中,训练有素的17万智利军队,面对玻利维亚总统伊拉里翁·达萨亲自率领的7万大军,打的有章有法,血战一周后,坚守住了安托法加斯塔。

随后赶来的万余智利援兵,带来了有力的新生力量。

眼见着玻利维亚军队打得毫无章法,攻击的势头越来越弱,德裔将领奥托-冯-斯滕贝格果断的投入重兵反击,将玻利维亚军队打的大败而逃。

而在另外一条战线上

13万秘鲁军队却给智利人一个沉重的教训,赢得了北部边境“阿里卡战役”的胜利,毙伤智利军队2640余人。

这一胜一负,引发了参战三国的巨大震动。

在秘鲁国内民众欢庆胜利的同时,战败后,狼狈逃回首都拉巴斯的玻利维亚总统伊拉里翁·达萨政府,被愤怒的民众推翻。

反对党领导人纳西索·坎佩罗成为玻利维亚军队最高长官,为了保住秘鲁边境的阿里卡和港口城市安托法加斯塔,玻、秘两国紧急组织军队抵抗。

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匮乏,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及秘鲁政府的极度腐败,出售鸟粪的大量财富流入了上层社会权力人士的手中。

国家只是表面的繁荣,几十年来工业发展没有寸进,大量财富在奢华生活中挥霍,数百盏灯火通明的煤油灯是上流社会的标配,将夜晚城堡和庄园映照的一片透亮。

昂贵的丝绸布帛,精美的瓷器和来自大唐花样繁多的工业品,还有堪称奢侈品的轿车等等,在秘鲁首都利马街道上并不鲜见。

秘鲁政府却没有什么钱,当战争来临时就傻了眼。

不得已之下,只能向实力雄厚的大唐帝国财团借钱,这与原来历史上如同一辙。

在原来历史上

秘鲁向英国银行借贷了15亿唐元,形成了沉重的战争债务,战后偿还了几十年。

现如今

秘鲁开始向大唐帝国各大银行寻求紧急战争贷款,为此抵押了国内大量田地庄园和矿场。(注;不包含争端中的阿塔卡马沙漠硝石矿,因为这不属于秘鲁一国所有。)孤注一掷希望赢得战争。

两国同盟中的玻利维亚也同样如此,他们玩得更狠,抵押了北方三个省的土地,谋求总计贷款4200万唐元。

战争的另一方智利同样如此,在探寻了英资银行和大唐帝国财团之后,智利不得不捏着鼻子向大唐帝国银行贷款,竭尽全力的打赢这一场战争。

智利以国内众多的优质铜矿山做抵押,向大唐帝国财团总计借款16亿唐元,用于购买大量军事装备和物资,咬着牙把战争打到底。

那么英资银行为什么不贷款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英资银行的狡猾之处,作为局外人,他们很清楚这场战争的最终走向并不取决于战争的双方,而是取决于背后大唐帝国的态度。

若是英国人重金投入,而智利失败的风险将极大的增加,其中奥妙当真需要细心体会。

英国佬是玩阴谋诡计的行家里手,对这些厉害得失看得非常清楚。

若真正的支持智利赢得战争,那么就不能插手利润丰厚的战争贷款一事,否则鸡飞蛋打全都得玩完。

别瞧着大唐帝国表面上保持中立,若是英资银行敢于贷款,那么情况便会完全不同了。

不用大唐帝国亲自插手战争,只要一个暗示,巴拉圭很快就会与秘鲁和玻利维亚达成一致,形成三国群殴智利的局面。

一旦战败

智利非但要丧失阿塔卡玛沙漠中硝石矿的分割权利,而且领土也会被瓜分,北部和中部的省份都难以保住,彻底沦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到时候,英资银行必然遭受重创,巨额贷款难以回收,就等于白白的扔进了太平洋里。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极大概率发生的事件。

有机会展露狰狞面目,大唐帝国可不会错过,他从来不是一个好先生。

在获得大笔资金支持后,南美三国重整军队再次开战……

1887年11月上旬,智利凭借两倍于秘玻联合舰队的海军,大举封锁了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海岸,令这两个国家一时间难以获得外界物资支持。

但遗憾的是

由于现今美洲历史与原来大大不同,大唐帝国建设的贯通南北美洲太平洋大铁路经过秘鲁和玻利维亚,可以方便的输送大量物资和军火。

这让封锁海岸线的行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

1888年3月,智利海军司令威廉姆斯留下战舰“埃斯美莱达号”率领几艘军舰封锁秘鲁要塞伊基克,率领其他舰艇刚离开不久,便遭到秘鲁海军的偷袭,“埃斯美莱达号”被击沉。

这是智利海军遭遇的最大挫折,消息传回后,一时间国内民众震动,整个社会蒙上了一层担忧的阴影。

同年10月8日,智利舰队在例行巡航中遭遇秘鲁舰队,双方展开了南美历史上第一次铁甲舰决战。智利海军经过苦战后摧毁了秘鲁主力铁甲舰“胡阿斯卡号”,赢得了这场关键性海战的胜利。

陆地战争方面

1887年11月,9500名智利士兵在12艘军舰的护送下,在秘鲁的伊基克要塞附近登陆,与秘、玻联军爆发了激战。

战斗打得相当激烈,持续三天的血战后,智利已伤亡一半官兵的代价站稳了脚步,迎来了后续一波又一波的援兵。

12月的第1天,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战,智利军队终于占领伊基克要塞,付出的代价比原本历史上要多得多。

这是因为玻利维亚得到了大唐帝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在西班牙人将领的指挥下顽强作战,打得非常强硬,给智利军队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伊基克要塞站稳以后,智利军队顺势向内陆发展,先后通过数次战役,占领了伊洛和帕科查等城镇,并开始了长时间的休整。

其于1888年6月15日之前,占领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全境,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玻、秘两国不甘于失败,紧急组织了总计达34万人的军队展开反击,双方在塔拉帕卡省西北部连续爆发了10多场战斗,互有胜负。

在此期间

另一只智利军队从陆路猛攻塔克纳,秘、玻联军坚持仅仅一天后便惨败,玻利维亚军队被迫退回本土,并从此退出战争。

严酷的战争令玻利维亚雪上加霜,如今已到了强弩之末,几乎被打断了手脚,再也无法对智利造成威胁。

现如今战场上

主要是智利军队与秘鲁军队的对峙,攻入敌境的智利军队明显占据上风,但要征服秘鲁却不容易。

这不……秘鲁再次向大唐帝国银行贷款,这次也发了狠,孤注一掷的直接将北部沿太平洋数个富庶的省份抵押了出去,再次向大唐帝国贷款12亿唐元。

只要打赢了战争,什么都好说。

面对这种情况

智利心中苦涩,一方面继续动员军队加大军事压力,一方面看着逐渐干涸的荷包开始发愁。

怎么办,是不是继续打下去?

求推荐,求月票,求收藏,谢谢大家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