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6章遣使来朝 (第2/2页)

加入书签

若是看见堂堂的大唐帝国甚至连皇帝出行的“卤薄”都拿不出来,礼制残缺,私下里还不知道该怎么编排呢?

“卤薄”这糜费巨资的皇家仪仗不一定用,但一定要有。

“启奏陛下,扶桑遣唐使业已抵达,希望觐见陛下,请授王号,不知何时宣召为宜,尚请陛下御准。”

“嗯……下个月大朝会吧,宣召扶桑遣唐使觐见。”

“微臣领旨。”

殿堂里始终萦绕着欢乐的气氛,又议了一会儿朝政,柳贤君首相这才率领着一众朝臣退下了,复归沉寂。

李察在众臣离开之后,依然感觉兴奋难平,胸膛中的欢乐似乎浪潮般的涌动,他在大殿内来回走了几圈,突然迈步向一侧的偏殿御书房方向走去。

来到御书房

站在一人多高的偌大手绘世界地图面前,李察目光掠过太平洋看向东亚区扶桑列岛的位置……

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虾夷地四个大岛和其它众多小岛,咦……等等。

李察忽然把目光紧紧的盯着扶桑列岛最上方的一个大岛上,上面赫然写着“虾夷地”三个大字,而不是熟悉中的北海道。

此时他心中透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但是对相关的历史演变情况并不了解,需要进一步证实。

“传联旨意,立刻将扶桑列岛北部虾夷地相关情况整理出来呈报,速速去办!”

“微臣遵旨。”

轮值的秘书处官员立刻拱手领旨,然后脚步匆匆的离去了。

片刻之后

关于虾夷地历史沿袭情况简要,已经端端正正的摆在了御桉上,等待陛下御览。

“虾夷地”是江户时代对北方蛮夷的阿尹努族的称呼,相对应的本州、四国、九州等地被称为“和人地”。

一个文明,一个蛮夷,完全是两个世界。

阿尹努族生活范围主要分布在扶桑列岛的东北地区,还有“虾夷地”,即后世所称“北海道”,他们有着与扶桑截然不同的文化,以渔猎为生。

在阿依努的文化中。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有魂,崇拜所有的生灵,尊重并信仰所有的生物。

他们认为死去的生物会变成神,崇拜他们的祖先。

在阿依努的部落。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熊祭”和“娃祭”,阿依努的妇女们在口部周围、前腕和手背文身,认为这样会获得神灵保佑。

他们依靠捕鱼和打猎生活,古代的阿依努人用羽毛、兽皮、鱼皮制做自己的衣服、他们的食物主要是肉类,所以比一般扶桑人更为强壮灵敏,他们擅长制作和驾驶独木舟,有独特的木架屋。

在7000年以前,阿依努的先祖从东南亚来到扶桑,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人。

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第一批来自库页岛的人类通过巨大的冰川陆桥抵达扶桑群岛。他们开启了绳纹时代,他们是阿尹努人的祖先。

阿尹努人原本也栖息在本州,后来被大和政权一路驱逐到北海道。他们也试图将版图扩张到库页岛,但失败了。

在大和族有历史记载开始,便充斥了对北方蛮夷的阿依努人征服和不断遭受侵袭的历史。

就像华夏历史上不断的打击北方游牧民族,双方恩怨绵延上千年。

最早的传说;

当时有一位大和的武士叫做小碓尊(即传说中的扶桑武尊,第十二代天皇景行天皇之子)出兵征讨“虾夷”时,由海路进入陆奥国,攻打东夷日高见国,再通过常陆国(茨城县)班师,这是大和和阿依努首次交战,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随着历史进程发展

大和族先后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等去华夏学习文明,让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发展越来越快,渐渐超越还是部落为组织、打猎为生的阿尹努族,势力扩展非常迅速。

飞鸟时代(7世纪)前后

虾夷居住在从现在的宫城县中部到山形县以北的东北地区和北海道大部分地区的广大地区,和平时期,他们与和人进行贸易,获得大米、布匹、铁器、工艺品,以换取海带、马匹、毛皮、羽毛等特产。

随着大和政府向北扩张领土,虾夷人经常为防御而战,叛乱,并袭击日本人建造的城堡围栏,扶桑历史中记录了许多虾夷人袭击和大和朝廷征服虾夷人的记录。

历经上千年的恩怨纠葛和战争,野蛮的阿依努人逐渐被驱赶出了本州岛,僻居于寒冷而资源贫乏的虾夷地。

历经镰仓(1185-1333),室町时代前期(1385-1481),本州岛东北部的虾夷几乎完全扶夷化,仅剩被称为“虾夷地”(今北海道)的岛屿称为虾夷人的最终家园。

15世纪后,和人开始进入“虾夷地”,即今北海道南部的渡岛半岛。和人在当时于此地建立了被称为“道南十二馆”和人的根据地。

当时,活跃于虾夷地南部的豪强是蛎崎氏,蛎崎氏的祖先最初是陆奥安藤氏的一介代官,活跃于虾夷南部,最初势力弱小,在胡奢麻尹之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

胡奢麻尹之战是1457年,发生于今北海道渡岛半岛的战役,也是发生在“虾夷地”的第一场大和族与阿尹努族的战争。

大概位于后世北海道函馆市的位置,当时那里住着不少大和族的村落。

当时的阿尹努族首领胡奢麻尹便借口阿尹努族男子被杀的事件,集结自己部落的阿尹努族人,发动战争攻击大和族的居住地“道南十二馆”。

愤怒的阿依努人冲杀到大馆城下,他们放火烧毁了屋舍和城下的大量民宅,把无辜的和人平民杀掉。并且割下了他们的头颅。

战争的消息很快报到了箱馆国府,国守蛎崎氏当主蛎崎季繁即刻命令下属各郡调兵增援。

3月17日,蛎崎季繁又派遣使者,将蛮族暴乱的消息报告平安京的朝廷。

随后,蛎崎季繁又从国府和岩松城调集精兵到北道镇压叛乱。但是,蛮夷起义军越聚越多,而官军因为灾情丧失了斗志,竟到了寡不敌众的地步。

蛮族攻至城北郡南,烧毁那里的公私房舍,并屠杀城下的人民,北道的状况变得危急起来。

4月中旬

蛎崎季繁接到朝中回复,按照指示令大馆分士兵南下到距城50多里的野代营驻守要害,与南部官军成犄角之势。

其后,蛎崎季繁派遣武田信广率军与阿尹努军决战,乱战中将胡奢麻尹父子杀死,结束了这场战事。

……

看了半晌

李察掩卷后,揉了揉有些发懵的脑袋,扶桑人与阿依努族人一千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场同是同室操戈的编年史,充斥着战争和混乱。

最终,是人多势众的大和族赢得了胜利,将阿尹努人驱逐出了本州岛东北部,僻居于虾夷地。

现如今的虾夷地由于沙俄势力在18世纪后期迫近扶桑列岛,促使了江户幕府不断的加强对北方边境的控制。

而加强幕府对北方控制的措施,就是幕府直领虾夷地,不属于任何一个外藩大名。

1799年,东虾夷地由幕府直领,由此开启了幕府直领虾夷地的进程。

为防止当地阿尹努人再次造反,1807年,幕府将“道南虾夷地”转化为直辖地,设置所谓“虾夷奉行”,尝试引入先进的大和日本的社会制度,改善当地阿尹努人的经济。

同时将大和族与阿尹努族的居住范围分开,减低民间冲突,这也意味着阿尹努族渐渐生活在大和族的社会制度之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同化。

幕府直领虾夷地一直持续到现在,同样由于幕府的衰弱和腐败,虾夷地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没有资金和意愿改善当地落后面貌。

时至今日,整个虾夷地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岛上人口不超过6万,,其中约6成以上是阿依努族人,剩下的是和族人。

有搞头啊?

李察端起温热的茶盏喝了一口,心中细细思量起来。

扶桑小鬼子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畏威而不怀德,在盛唐时期俯首帖耳乖顺的不像话,而在明朝时期倭寇作乱,肆虐几乎半个大明海疆。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这个白眼狼上个笼套。

现如今历史完全改变,入手奄美大岛并且收下琉球王国这个小弟以后,扶桑国今后向南扩张的大通道已经堵死了。

若是能够摘取虾夷地(北海道),不但可以让大陆移民就近多个去处,而且牢牢的限制了扶桑国向北发展的空间,将大唐帝国的势力直接从中途岛向西推进了2600余公里,直接抵达扶桑列岛边缘。

这里距离神州大陆也就数百公里,西北数百公里就可抵达海参威港,若是皇家海军铁甲舰队驻扎于此,直接就封死了沙俄希望建立的远东舰队出海通道,战略意义极大。

作为一个面积达83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型岛屿,虾夷地多的不说,生活个百来万人还是可以的,远比奄美列岛重要的多。

看来,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