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三十九章 大明后花园的建设 (第2/2页)

加入书签

朱见济和陈循也是一丘之貉,乐道:「那依陈大女干商看,咱们在交趾和占城,增发多少大明宝钞比较合适?」

陈循道:「根据这两地的大明宝钞的流通和保有量,大明银行给了一个保守的数值,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的辖境内,还可以增发三千万两的大明宝钞,占城因为地少人少,只能承受一千万两了,但是这一次增发大明宝钞到这两地,必须要有相关律法做保障,明确保障大明宝钞和各种物资之间的价格,不能因为增发而导致物价飞涨,这样的话,咱们的增发毫无意义。」

朱见济愣了下,「有点难啊。」

物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市场规律,你投入的大明宝钞多了,物价就肯定要增长,这也是自己为何给万象输血一百万石粮食,同时投入发行一亿两大明宝钞的原因之一。

陈循道:「是可以的,只要大明宝钞的信用体系不

崩,大明宝钞增印发行当地后,适当的提高兑换比率,百姓见有利可图,势必会把他们的金银拿过来兑换大明宝钞,理由也想好了,就是我大明官府为了统一管理,要统一所有辖境内的货币体系。」

朱见济道:「但我们要清楚一件事,不论时代怎么发展,金银的本质其实还是货币。」

陈循道:「那是自然,所以律法要明确笃定金银和大明宝钞的兑换率,而且永远不会取消,只是为了民生发展,用大明宝钞来替换金银在小宗交易中的作用而已。」

金银不是货币的话,那我大明费劲心思搜刮中南半岛的金银干什么?

工业上也用不了多少啊!

朱见济点头,「那就这么办罢,目前中南半岛那边满目疮痍,我们还无法利用中南半岛的物资来提升国内,先用大明宝钞进场,把矿产等物资开采出来使用,等几年他们恢复生机了,到时候咱们就用大明宝钞大肆购买当地的粮食、布匹等物资回国。」

这就叫掠夺!

要不然南扩是为了什么。

陈循道:「那微臣这便去准备一亿四千万两大明宝钞增印的事情?」

朱见济急忙喊道:「你倒是提醒朕了,咱们虽然也要赚钱,可也要稳定人心,国库的粮食确实不多,但户部那边还是要准备五百万石粮食,其中一百万石迅速和一亿两大明宝钞投入万象,剩下四百万石,五十万作为备用运送到占城,一百万石运送到交趾,剩下两百五十万,给万象准备好,另外,户部通过礼部去联系朝鲜的李氏王朝,用大明宝钞从朝鲜购买几百万石粮食回来,又或者是和全国的海贸商行沟通一下,从西洋、吕宋岛这些地方多购买粮食回来,今年明年,咱们都要给中南半岛输血,以尽快让中南半岛恢复生产力。」

先投入,再回收。

大明一边抢劫中南半岛的矿产资源,享受它的人力资源的同时,也要慢慢的把中南半岛打造成农业生产的基地。

这是对大明后花园搞的基础建设。

陈循一脸无奈,「陛下,西洋那边现在对咱们可的畏如蛇蝎,哪敢卖粮食给咱们?」

朱见济乐道:「那就让海贸船队走更远。」

去欧洲那边!

陈循道:「好吧,微臣去操办,不过,万一朝鲜的李氏王朝不愿意卖粮食怎么办?」

朱见济呵呵,没吱声。

陈循懂了。

李氏王朝不敢不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