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2/2页)

加入书签

陆瑜道:“其实官道修建、水库修建、不夜之城项目,以及火器研发,甚至医疗改革、土地改革,某都觉得没问题,唯独陛下当下一意孤行推动的教育改革,怕是会出大问题。”

前面的这些改革,都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哪怕是土地改革,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教育改革……

目前真不到对国家的利益在何处。

首先,教育改革后,现在的科举进士已经不值钱了,每年科举都要取士四五千人,而且还要继续扩大的趋势。

这让读书人的地位直线下降。

而国家的治理,读书人才是主体,全国各地的官员,哪个不是科举出身。

但是教育改革后,除非是科举前列那几十个人,其他人都只能先去北京和清华两所大学深造后才能有任命,而且还不是出仕,是去各行各业任职。

虽然也是吃国家俸禄,但这一批人很难出任地方官员。

就是科举名列前茅的人,也需要再太学历深造一年才有机会出仕。

尤其是陛下推动的《三系书》和《新华字典》,让当下大明的读书人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混乱,从某方面来说,读书人被打压得一塌湖涂。

九卿们纷纷点头。

就连于谦也觉得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晦暗不明,现在很难说它是利好于国家。

可这事已经推动行下去,而且进度不错。

根本没法反对。

要反对,那势必引起皇权和文管集团最剧烈的斗争……就目前这局势,在座的九卿们可不认为文管集团斗得过广安帝陛下。

杭敏毕竟是朱见济最信任的心腹。

思忖了一阵,道:“诸位,某也以为教育改革这事,陛下施行得有点让人无法理解,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看,诸位看看陛下迄今为止施行的政策:加强火器研发,所以我们有了两院,有两院的支持,我们有了金戈集团军,这才真正的掌控了女真区域,打得蒙古诸部俯首称臣,也顺利的收复了交趾;而医疗改革推动后,大明人口已经呈现出暴增趋势,原本会出现粮食危机,可陛下竟未雨绸缪的提前进行了农业改革,人口暴增带来的粮食危机也随之解决;陛下又针对土司的问题,推动改土归流,这个举措一旦成功落实,那么地方土司对京畿的威胁和隐患,也将一劳永逸……诸多政策,不难看出,陛下绝不单单是为了某个阶层的利益进行的改革,而是每一步改革都促进了大明的进一步强大,所以某以为,陛下推行的教育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把读书人的地位降低了,但同时,也扩大了读书人集团,让大明出现更多的读书人,而读书人的暴增,也就有可能让更多的人才为国家所用,至于寒窗实在考中进士却无法出仕的局面,某以为着恰好是把出仕的窗口扩大了,以后的朝堂中枢官员,都将是从基层爬上来的实干官员,而不是靠读几年书就入仕的书呆子,这更加强化了大明官员集团的能力!而且还有个可能,不知道大家看出来了没:读书人的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但更多的寒门士子却可以通过读书为国家效力,让读书真正的成为报国之途径,而不是像以前,落第之后,就对国家没了奉献。”

这番话把所有人都说沉默了。

因为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很清晰。

于谦忽然道:“某忽然想起一句诗来,陛下此举,恰好落实了这位先贤的心愿。”

陆瑜道:“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