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2章国学大师落网 (第2/2页)

加入书签

我……呸……

我是跟着圣上东征西讨打过仗的老兵,走到哪儿也不比你矮一截,想爬在我的头上作威作福,迟早瞎了你的白日梦!

想当年,你只不过是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

是我看错了人,非要把妹妹许配给伱,误了妹妹的一生幸福。

未曾想到你这个老东西荒淫无度,半截身子埋进土里了还要娶15岁的黄花闺女,简直就是人面禽兽啊!

要请洛杉矶警局胡警司是吧?”

说到这里

娘家舅愤愤然的对身边儿子说道;“启文,持我的名贴去洛杉矶皇家骑兵六团退役军人俱乐部,请男爵大人出面主持公道,我堂堂皇家子弟兵,还能被你一个文贼欺负了?”

“粗鲁兵痞,有辱斯文。”

“你实乃道貌岸然之文贼,为人所不齿。”

“你你你……”顾品斋手指抖动着,气得脸上一阵红一阵青,却拿对方的娘家舅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也是他猛烈抨击帝国现状的原因之一,武夫当道,读书人的自矜高傲在社会地位面前荡然无存,只能沦为报刊撰文娱乐的普罗大众之一。

因为帝国实行了普及性教育,读书人社会地位不高,大学毕业也仅不过是进入企业或者行政机构担任职员。然后需在底层一步步的积累资历,慢慢往上爬。

像大清国那样中了两榜进士,一下子就可以当七品八品县官、县宰什么的完全没可能,也没有免征税赋的田地,当多大官都没有这样的优惠,一等公卿都得老老实实的缴税。

顾品斋之流没有看到大唐帝国全民富裕的社会基本面,眼睛只盯着上流社会没有特权,读书人没有特权,天天吃饱喝足了闲得蛋痛。

这才做出了以针眨时弊的由头,发泄各种不满情绪的事儿。

“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就是指的这些读书人。

顾品斋戬指痛骂道;“兵痞武夫皆卑鄙无耻之流,国之大贼也!”

恍惚间

厅上大堂里多出了许多精壮的汉子,正在用一种“我咋得罪你了”的奇异眼神看着愤怒中的国学大师顾品斋,为首的一个白面中年人眼皮子不禁抽搐了下。

轻咳一声说道;“此言大谬也,吾等皆是大唐忠君爱国精锐之士,行事光明磊落,那个……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安全总局行动五处高振生组长,奉上峰命令,传唤洛杉矶秣陵学府任教之顾品斋,想必你就是吧?”

这一番话

令大堂上方才激烈的话语声瞬间静止,所谓的“安全总局”,帝国稍微有点消息渠道的人都知道,那是大唐之“锦衣卫”,一处倍感神秘而又可怕的地方。

贵族之流宁愿被警政总署找到,也不愿意沾上“安全总局”麻烦事儿。

只要进去了,不死也得脱成皮,能够囫囵个儿出来的可谓百中无一。

此时的顾品斋只见脸色剧变,就像抽空了精气神的老狗一样站都站不稳了,口中喃喃的说道;“难道……难道我大唐也要大兴文字狱吗?”

这话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在场的众人都能听到。

高振生组长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轻声接口说道;

“我大唐言论自由,民风开放,倡导文化体育界百花齐放,建立开放之文明社会。

但这不是隐藏在帝国机体内一小撮犯罪分子蓄意污蔑、抹黑朝廷荣耀的理由,此乃全民之公敌,国之囊贼也!

嫌犯顾品斋罪行深重,拿捕之际仍刻意诋毁我大唐政府,理当罪加一等。

我们从书房里搜出了最新的罪证,嗯……

这一篇《论无序扩张之殆害》涉及朝廷大政,嫌犯顾品斋丧心病狂的言论攻击,已经丧失了基本立场。

罪行确凿无疑,省了我们很多的力气呀!”

说着,高振生组长右手拎着一沓信笺抖了下,正是顾品斋在书房里精心炮制的作品。

如今当做最新的罪证,被高振生组长交给身边的组员细心保存,今后将作为定罪的证据之一。

这真是事前发泄一时爽,事后就怕拉清单啊!

此时再看刚才振振有词地顾品斋,已经瘫软在地吓的小便失禁,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尿骚味,哪里还有国学大师道貌岸然的风采?

高振生组长对文人的这种臭德行早已见怪不怪,在没有对这些文贼实施铁拳打击的时候,跳的比谁都猖狂,调门比谁都高,一副尽心竭力为帝国筹谋,披肝沥胆为社会建言献策的模样。

一旦揭开其实质龌龊不堪,没一个能撑住劲儿的硬汉。

这时候

顾夫人的娘家舅侄等人也知道摊上了大事儿,震惊的脸色都变了,稍等一会儿,看到行动队员将顾府的一干人等全部擒拿。

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这位大人,我们是顾氏的娘家族人,对顾府的这档子事可不知情啊,请大人明鉴,不知能否高抬贵手放我等回去?”

“尔等稍安勿躁,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接受讯问,若是不牵涉其中,当然可以回去,不过嘛……”高振生组长轻描淡写的说道,但是他的眼神一凛,吓的娘家舅侄等人心中猛一激灵。

最怕的就是这个“不过嘛……”,看这种大动干戈的情形,但凡牵涉到一点儿,后果可想而知。

但现在别无他法,只有在心惊胆战等待的时候,一边心里面痛骂顾品斋真正是作大死,在危险边缘反复横跳,这下可把娘家人害惨了。

另一边则担心遭到无谓牵连,那真是哭都哭不出来。

在对顾品斋采取行动的同时,帝国各处强力部门一齐行动对涉案人员进行全面抓捕,很多地方都是有警署配合,包括一些知名报纸总编辑,文坛领袖,国学大师还有高等院校教授和知名文人纷纷落网,一时间社会震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