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章 保定王曹锟(一) (第1/2页)

加入书签

保定府,这座城池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地地道道的古城,城墙高12米,基宽16-18米,顶宽12-14米,城周有观敌台98座,四周均有登城马道,有着上千垛口。

时间摧残出它的沧桑,但他仍雄立一方,如同一位怒目金刚。

他经历过多少凄凉,有风花雪月的繁华,也有人走茶凉的悲伤。青苔是时间逝去的痕迹,古墙阻拦着大家的脚步,变为古城之中,被囚困的鸟儿。

军阀混战时期,直系军阀,保定王曹大帅,将保定打造成为一个独立小王国。

接下来,我们便看看此人的传奇一生。

同治元年,农历十月二十一日,曹锟出生于天津大沽,一个贫穷造船工,曹本生家中。

曹锟的父亲曹本生,在大沽的一个船行当排工,成年累月给人家造木船,以维持这个10口人之家的生活。

尽管曹家经济拮据,但曹本生性子憨直,为人要强,他宁愿自己勒着腰带,也要供孩子们识几个字。

因此,曹锟兄弟几个,多在幼年读过几年私塾。

曹锟16岁时,父亲让他学造木船,曹锟不肯,叫他学做农活,他也不依,曹本生只好让他去卖布。

因家中贫穷,买不起一辆手推车,曹锟便把布匹搭在肩上四处叫卖。

父母见曹锟不成器,便在他17岁那年托人说媒,将西大沽一家姓郑的姑娘娶过来。

郑氏长于曹锟两岁,相貌平平,但为人通情达理,过门后上敬公婆,下疼小叔小姑,对曹锟更是十分体贴,小两口和和睦睦,很少口角。

一日,曹锟贩布到保定城门,被两个守城的士兵拦住,不但没让进城,反而被他们谩骂嘲笑一番。

曹锟无端受辱,窝了一肚子火儿。

他历尽艰辛,也未能改变自己吃苦受累的命运,于是他暗下决心,立志从戎。

1882年,20岁的曹锟应募入伍,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曹锟丢了推车卖布的小买卖后,先是在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做了毅军的一名哨官,1894年还曾,随部队远赴高丽国作战。

翌年,赴小站投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为右翼步队第一营帮带。

他既无背景,又老实巴交,时常受人欺负。

但他的一大特点,憨厚,喜怒不形于色,好处都让给别人,自己则吃苦耐劳,千依百顺,不管心中怎么想,面上从无怨言。

久而久之,于是渐渐地也就闻达于上司,甚至袁世凯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曹锟听说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有个拜把子兄弟叫曹克忠,在当地很有权势,人称“大帅”,于是备下厚礼前去拜谒。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这曹克忠也是天津人,曾任广东水师提督,一看来了个姓曹的小老乡,很是开心。

接着一查族谱,发现曹锟竟是自己的孙辈,自然更加高兴,便正式认曹锟为族孙。

并派自己的姨太太,去袁世凯那里为他通融,自此曹锟由帮带而帮统,由帮统而统领,由统领而统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